付左良玉的方法,只能在北直隸西北方向徘徊,勾著左良玉向他靠攏,為大部隊爭取時間,因為按照之前軍議商定好的策略,大部隊打算渡過黃河,需要找人引開左良玉,而他就成了這個任務的不二人選。

說是不二人選,主要由於他自己的堅持,四年前他剛剛起事,一直都跟著王左掛的農民軍,不過沒多久之後,王左掛貪圖富貴投向朝廷了,之後他又跟著張存孟,也就是江湖人稱不沾泥的大匪頭,一年之後張存孟戰敗,也投靠朝廷了,他依然非常倔強的帶著自己的小隊伍前進,卻發現陝西境內愈發混不下去了,因為三邊總督換成了洪承疇這個老不死的。

洪承疇確實是有本事,沒多久就將陝西境內的農民軍打的七零八落,而他也愈發感覺此地無法久留,終於在不久之前投奔了他的舅父高迎祥,暫時被稱為闖將,只不過大外甥和闖將兩個名號不能給他帶來任何特權,對於跟著高迎祥的那些老弟兄來說,三十歲的他只能算是個新人,再沒能做出什麼成績之前,沒人管他是不是闖王的大外甥,他只是個新人而已。

沒奈何,他只能選擇用這種比較玩命的方式,來證明自己對整個團隊的價值,以期能夠在這個非常講究實力,無能者會被第一時間拋下的組織裡面留下來,並且逐漸向上爬,爬到再沒人能夠輕易把他拋棄的地位,甚至是更高的地位。

他騎著一匹還算不錯的軍馬,腰上掛著把刀,頭上戴著招牌式的大氈帽,下巴上有茂密的絡腮鬍子,乍一看就是宋慶手下頭號大將薛五,但如果在幾年之後,他的名聲比薛五大得多,甚至比宋慶還要大,幾乎整個大明沒有不知道這個人的。

他是李自成,他喂自己袋鹽……

現如今的李自成,還不是幾年之後的闖王,他目前在闖營之中的地位比較艱難,雖然舅舅高迎祥對他不錯,但其他頭領對他並不怎麼樣,也就是張獻忠還適當表現出點善意來,其餘的當家都覺得他是個沒什麼太大用處的人,畢竟他雖然在這個團隊中是新人,但在陝西的名頭其實也不算小,很多人還是知道他的,尤其知道他跟過兩個老大,兩個老大最後都投靠朝廷了,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他簡直就是個災星,跟上誰的隊伍,誰的隊伍就會很快被官軍擊敗,而且這種說法很有市場。

沒奈何,他目前只能在太行山附近溜達,試圖吸引左良玉部隊的注意力,同時給大部隊創造些機會,他回頭看了看背後的闖字旗,又看了看遠處的左良玉部隊遊騎,狠狠咬了咬牙,突然間拔出腰刀,朝著那夥兒遊騎兵衝了過去,身後同樣早已經知道此行任務的部眾也都咬牙切齒的開始衝鋒,向著那些明顯沒有料到的官兵展開衝鋒,片刻之間便打到了一起。

戰局沒什麼懸念,李自成部下有兩千多人,那夥兒遊騎總共才二十多個,哪怕農民軍這邊不少都是跟著打順風仗的,但人數上的絕對優勢還是讓他們很快解決了對手,當然在李自成的安排下,他們特意放走了兩個去報信的。

隨後,他迅速帶兵朝著周圍的小股官兵靠近,準備繼續攻擊下一個目標,只有這樣才能讓猶如鎮山石龜似的左良玉動起來,給大部隊以突圍的機會,讓他們有時間在太行山脈進行調整,隨後展開既定的南下策略,至於擔任誘敵任務的他能不能活著回去,那就要看運氣和他自己的本事了,大部隊中除了高迎祥之外,不會有誰擔心他的安危。

第 394 章 相遇

三更一萬字求月票啦,月底大家要踴躍啊,沒幾天啦!!!

李自成很會打仗,這一點他自己從前還沒發覺,但自從真正走上殺官造反這條很有前途的道路之後,他就發現了自己在這方面的天賦幾乎是與生俱來的,別的農民軍將領從亂打一通到稍微有點章法,估計都需要好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絕對部分根本就沒來得及進化,就被官兵在不知道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