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升容量,預計可供發動機運轉五到六小時。

馮夏站在飛機一側,看著巨大的飛機停在跑道上,總共七公尺的機翼長度,後側還有可以調整飛機飛行的尾舵,兩臺合計八十六匹馬力的四衝程發動機給前置在機翼正前方的螺旋槳提供動力。

這是張文傑的建議,既然要試,那就要放在各個位置,最後發現這樣的方式動力更加強勁。

飛機槳葉採用鎳欒合金鋼做槳葉,三個槳葉,一體澆築而成,鉚合連線,每分鐘一千二百轉的速度,依照之前進行的數以千次的各種實驗,應當可以飛上天空。

馮夏看著檢查完畢,就走向一旁的觀察塔,其實要說飛機載人飛行,其實兩年半前就已經實現了,畢竟他們這裡聚了十幾個系統學習傳統力學機械等知識的學生,每一個都是精挑細選的,飛機本身也只是一套簡單的東西,只是控制系統,動力系統,飛機佈局讓他們十分頭疼。

最開始的有動力的飛機是一個勞改犯駕駛的,他不是窮兇極惡之人,只是習慣性的壓迫了許多百姓,名叫餘襄。

那是鴻雁一型,各種系統都很簡陋,在餘襄的駕駛下飛在空中十三分鐘,就感覺到動力似乎出現問題,幸好機體的製作十分牢固,最後以三十多公里的時速降落到地面上。

是的,他可以把無動力的飛機安穩降落,得益於之前的彈射飛行,他已經和許多飛機駕駛員訓練過,知道如何把飛機平穩降落,其實哪怕只是在高臺彈射,他們也算在空中飛過超過兩百個小時,平均每天十二分鐘以上,是最有經驗的飛行員。

餘襄是技術最好的三個飛行員之一,猜拳贏得這次飛行機會。

坐在飛機上,餘襄首先把各個把柄的功能在過一遍,心中默記一番,儘管其實各個操作柄已經許久沒變了,功能在半年前就固定下來,然後就是看向前方,抬手示意準備完畢,關好艙室蓋。

在地面人員的示意下,一旁的飛機啟動人員拉動繩子,螺旋槳開始轉動,帶動裡面的內燃機運作,從而使螺旋槳飛速轉動。

餘襄鬆開剎車,在螺旋槳的風力作用下飛機開始向前飛速移動,並且逐步脫離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