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黔中王門(第2/2頁)
章節報錯
當地增收任何稅賦的指令,思州府衙也只能取消教育附加稅;當地百姓一片歡呼。
龍岡書院這邊,因為此次布依事件,學生少了很多;雖然這次布依打砸事件得到了很好的解決,但此次增稅事件畢竟是因為有了書院而引起,老百姓心裡上對書院也有了間隙和防備;就怕以後又出什麼事。
這日,王陽明和婁佳一早來到書院,婁佳道:“守仁哥哥,現在的書院太冷清了,就那麼幾個學生,你也沒必要來這麼早了,可以少講一些了。”
“講學可不能偷工減料,這可是影響他人學問和思想構建的大事,哪怕只有一個學生,都得按照聖賢的要求一字不漏,一句不落的講。”王陽明道。
“以前我們每天要做幾十上百人的飯,現在就做那幾人的飯,我挺不習慣的。”婁佳道。
“這不挺好,可以落個空閒。”王陽明道。
“以前每天那麼忙碌,挺充實的,現在突然空閒下來,感覺心裡空空的。”婁佳道。
“萬物由心造,只要心裡裝滿學生,就不會空空的,做飯與講學是一樣的,一個人的飯也好,一百人的飯也好,只是數量變化而已,但整個做飯的要求還是要嚴格的按照成飯的步驟來,不然,這飯要麼就太生,要麼就太熟,不好吃了。”王陽明道。
,!
“我看你是三句不離本行,就我做個飯也要提到講學。”婁佳道。
兩人正說著,只見陳文學和湯伯元又帶著一群布依的青年人匆匆走來;來到龍岡書院門口。
“你們又想幹嘛?”婁佳以為他們又要來砸書院。
只見陳文學和湯伯元當即跪在王陽明面前道:“多謝先生救了我們布依族人,救了我倆性命,先生對我倆恩同再造,懇請先生收我倆為徒。”
“文學、伯元快快請起,我講學、授課都是開放的,你們隨時來聽就可以了。”王陽明道。
“先生,我倆的命是先生給的,我們不只是想聽先生的講學,我們還想成為先生的弟子,不僅要向先生學習思想和學問,還想跟先生學習武功,還望先生收納。”湯伯元道。
王陽明見兩人依然跪著,就走過道:“你們先起來說話。”
“先生要是不答應,我們就跪著不起了。”陳文學道。
“好吧,我答應便是,學問和武功都要看你們自己的悟性和勤勉,我定當傾囊相授,至於能學多少就看你們自己了。”王陽明道,心想從最近幾次接觸下來,這兩人雖然年青有些衝動,但心眼不壞,明事理、敢擔當;而且布依族的民眾大多都淳樸、善良,厚道、本分;多教、授他們一些中原的文化思想、農桑技術和武學技能也算是功德一件。
“多謝先生收納。”陳文學和湯伯元高興的蹦起來道;跟著的一群布依竹青年也是一陣歡呼。
至此以後,當地少數民族的民眾又紛紛的把孩子送到龍岡書院,龍岡書院又恢復到了往常熱鬧的場面,陳文學和湯伯元作為王陽明在貴州的嫡傳弟子,是黔中王學的代表人物,不管在仕途上還是在學問上都有很大的成就,為王學在貴州的發揚光大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此為後話。
:()王陽明之馭心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