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世襲親王(第2/2頁)
章節報錯
安惟學道:“現今寧夏總兵乃姜漢也。”
周東道:“此人如何?”
安惟學道:“這姜漢,榆林衛人,弘治年間,嗣世職,為榆林衛指揮使。因御史胡希顏舉薦,進都指揮僉事,充延綏遊擊將軍。弘治十八年,率眾擊退蒙古入侵寧夏。後蒙古大舉進犯宣府、大同,姜漢與副總兵曹雄、參將王戟分道馳援並有功。之後替代曹雄擔任副總兵,協守延綏。正德三年,移守涼州。次年,擢署都督僉事,充總兵官,鎮守寧夏。此人馭軍嚴整,深得將士心。”
周東道:“原來太祖年間,有五萬頃的田畝,現今卻只有二萬頃不到,難怪朝廷的稅賦要逐年的減少,劉公公授命在下度田,是希望能夠改善各邊士兵的生活,充盈朝廷庫稅,安大人可有好的主意?”
安惟學道:“現今從王府那裡分田畝出來,就如同虎口拔牙,只能讓軍戶們繼續增加田畝或者增加產量。”
,!
周東道:“如何才能增加田畝和增加田產呢?”
安惟學道:“增加田畝,只能讓軍隊士兵們大力的開荒,把邊界一些山林和旱地都拓荒出來,恢復到原來的田畝數,至於增產,就需要士兵們加強對種植田畝的耕翻和施肥了,同樣一畝地,士兵耕種與農民耕種,產量能差出好幾鬥來。”
周東道:“哦,為何差異有如此巨大?”
安惟學道:“軍士日常的精力都在訓練和禦敵上,當年太祖規定邊界屯田計程車兵三分守城,七分屯種。所以,那時候的屯田數量特別的多,畝產也很高;後來因為韃靼和瓦剌經常侵擾邊界,士兵勤於戰事,耕種就少了很多,特別是土木堡之變後,邊界的將士基本上就是七分守邊,三分屯種了。”
周東道:“現今邊界並無多大戰事,士兵們應該重新可以回到三分守邊,七分屯種上來了。”
安惟學道:“周大人,目前蒙古蠢蠢欲動,雖無大的戰爭,但各邊摩擦不斷,將士們疲於邊界奔波,倒也不得特別的空閒。”
周東道:“那如何才能讓軍隊增加屯田,給朝廷增加賦稅呢?”其實,周東心裡更多的是盤算如何有更多的田畝數來盤剝和斂財。
安惟學悄悄的在周東耳邊道:“這個就要在軍戶數和丈量上下功夫了。”
“嗯”周東意味深長的應了一句。
:()王陽明之馭心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