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布依族紛紛響應。起義武裝達到20萬之眾,阿韋被推舉為“苗王”。

同年十二月,明廷急調湖廣、四川、雲南和貴州的20萬官兵圍剿香爐山。明軍毛勝、方瑛和陳友部三路進攻,王來與伯梁缶部尾隨,先後攻破三百餘苗寨,聚集冷屏山下,官軍圍困數月。景泰二年(1451)四月,義軍數萬佔據興隆。總兵梁寶領兵自沅州(湖南芷江)東進,都督方瑛從西路直攻興隆,兩路夾擊。韋同烈義軍敗退香爐山,據險禦敵。梁、方部兵分3路,方瑛自龍場,右副總兵毛福壽自重安江,都督陳友自萬潮山;總督王來大軍繼至,四面攻擊香爐山。激戰50余天,相持不下。香爐山懸崖陡壁,形如磨盤,高約70餘丈,周圍20餘里。義軍環頂立寨,築排柵3層,人不能上。飛槍、火箭、弓弩之類,皆不能達。右參將都指揮李震集通曉襄陽炮者,星夜趕製土炮,以其轟擊6天,義軍傷亡極大,房屋被毀萬餘間。此時,有的人動搖叛變,縛韋同烈等投敵,香爐山被陷。義軍戰死3480餘人,被俘2200餘人,起義告敗,韋同烈被押上bj斬首。

韋同烈死後,起義軍餘悉解散,化整為零,分散在冷屏山周圍各寨、各據點,聲東擊西,不時的偷襲附近的各衛城,苗族民眾不屈不撓的反抗鬥爭,使明朝的統治者大為震驚,再次徵調了16萬軍隊斷斷續續鎮壓了10年才平息。據說韋同烈遇難的訊息傳到家鄉,妻子阿桑奔向冷屏山,遙望北方,哭幹了眼淚,變成一座石人,不久人民驚奇的發現,在石人的周圍又出現一排排挺拔的石林,人們相互傳頌,那是頂天立地,堅不可摧的苗疆勇士。

:()王陽明之馭心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