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繼續拖延。另外,還有一層原因,也是他真的想要向你這個天地之主問個清楚,為什麼天地阻他之願?哈,想不到佛門地位這麼高的老光頭,連這一層都沒堪透。”

陸正聽出些異樣,問道:“不需要拖延,這是為什麼?”

荒未央道:“我又不是老光頭,也不過是感應而已。”說完又道:“不過,估計十有八九,就是大夏師兄猜測的情況吧!”

大夏師兄,是大夏龍圖?陸正心中一動,想起在率意山感應到的這個身影,道:“是什麼情況?”

荒未央正要回答,那邊金剛神終於收回了目光,看樣子是要回答陸正之問了。荒未央便匆匆說道:“看下去就知道了,我倒是希望他說錯了,否則我又要輸給他,可真沒面子。”

陸正和荒未央所談甚多,但兩人境界之高,以神念感應,不過是片刻之間。因此金剛神觀雲望天並沒有耽誤多久,他收回目光之後,居然沒有去看陸正,反而是竟是閉上了眼睛,然後用一種不疾不徐地口吻娓娓說道:“佛門弟子修行秉持佛祖之教,因此所發大願大體都是相同的,令眾生消除諸苦,成就正覺,一言以蔽之,不離度化眾生,只在偏重事相有所不同而已。至於老僧的大願麼……記得老僧修行之初十年,境界初成行走人間之際,見人間之人雖敬佛法,但往往因不見在世之佛,而究竟難生信心。

而後二十年,老僧深勤用心,佛法修行也精進益深,卻發現其實何止凡人,哪怕是已有所證的佛門弟子,心中信法而存疑、不能信涅槃真境者,竟也是大有人在,讓老僧大感震驚。又三十年後,老僧心思益清、湛然凝然之後,卻驚訝發現,其實對於佛祖是否真得涅槃,所謂涅槃是否真為至境,佛國淨土是否真實存在,老僧自己也不能無疑!

原來不是他人不信,而是老僧不信。領悟此事之後,老僧日夜存憂,遍讀佛典,修證各法,但不知為何仍不能去此疑惑之心。老僧心中悲苦難耐,五內如焚,苦參不息,最後終於頓悟,這一切不信,都是因為老僧從未在天地之間見到過佛祖之故。既已解脫諸緣,又有度化眾生之心,佛祖何不久住天地呢?若是一見佛祖,老僧自然無疑能信。因此老僧發下大願,願成歷劫不滅金身,在天地之間成佛,不捨人間,令眾生得見而生信!”

此言一出,嗔心和尚首先雙手合十,高聲吟誦:“阿彌陀佛!”一連數遍不止,其聲有金石之音,如叩銅鐘發響。

“哈哈哈哈!”

佛號未止,卻有狂笑驚心,卻是荒未央。眾人移目觀之,卻見荒未央雙手合十,對著金剛神一笑,道:“阿彌陀佛!”(未完待續。)

第三十八章 辯佛

一聲佛號誦畢,餘音消失風中,荒未央便分開合攏的雙手,對著金剛神冷笑了三聲,然後背過了身去,不再多言一句。嗔心和尚不由一愣,他本來以為荒未央是要藉機發難,佛號聲中只怕蘊含無上道門神通,正自凝神戒備。不料荒未央竟只是簡簡單單地念誦了一聲佛號而已,並無他所想象的施展出任何的神通法術。他可是道門忘情天啊,居然念起了佛號!

荒未央這一舉動,頗有些奇怪,但琢磨之下也似大有深意。脫天的高人,怎會真的任情妄為,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莫不暗合機緣點化之道。只看見聞者是不是能夠真的領悟了。

金剛神乃是佛門高人,雖無真實脫天境界,但慧悟豈是常人可比。見此情形,自有領會在心,卻未多言,繼續對陸正道:“天地之主,老僧之願,是否痴妄,所以不成呢?”

陸正毫不客氣地指出道:“出乎身心,不改乎道,通達乎命,方有大願可談,否則只是妄念。妄念與大願,是二非一,兩不併存,不可混為一談。果真是大願,何來痴妄可說?若真存痴妄之念,又怎麼能說是大願呢?”

眾僧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