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問。

老上將嘆道:“在這裡,在印度洋,不列顛勝一次是不夠的,所以我要祈求的是不失敗。”

他看向少年侍從,苦笑道:“莫里斯,你還不明白,賽里斯人可以一直失敗,但他們勝一次就夠了。他們可以把百分之八十,甚至百分之九十的海軍投入到印度洋,而我們不列顛可以嗎?”

少年侍從莫里斯…索克林昂首挺胸:“我堅信閣下的話,不列顛不會失敗!不列顛命定是印度的主宰!”

老上將點頭,沒有繼續給少年潑冷水,心中卻道:“這已經是不列顛在印度所作的最後一筆風險投資了,為了不造成更大的損失,不列顛可以失敗,但我卻不能失敗……”

西元1738年7月17日,上午11時許,錫蘭東北400海里處,距離第二次錫蘭海戰的決戰海域不遠,在艦隊前方遊弋的不列顛巡航艦發現了賽里斯海軍主力艦隊的蹤跡,第三次錫蘭海戰就此爆發。

戰場並非是雙方的主動選擇,因為這一條線恰好是雙方控制海域的分割線。不列顛和賽里斯用作偵查的雙桅縱帆船將對方主力艦隊動向的訊息傳遞回去的時間都差不多,而雙方本就揣著決戰之心,得知對方蹤跡,互相逼近,最終碰面的海域正好是這裡。

也正因為算到了這一點,海域附近還遊弋著不少看客,包括法蘭西、葡萄牙甚至荷蘭的巡航艦,在法蘭西巡航艦的南面,數十海里外,還有六艘法蘭西戰列艦正虎視眈眈。儘管跟賽里斯人已簽過瓜分印度的非正式協議,要共同對付不列顛人,但這支艦隊卻絲毫沒有與賽里斯艦隊並肩作戰的意思。遠在巴黎的首相下了嚴令,在不列顛人的失敗已成定局前,法蘭西艦隊不得插手雙方的戰鬥。這條沒有留下文書憑據的命令還滿含曖昧,艦隊司令將其理解為,在合適的時候,可以跟不列顛人一起行動,將賽里斯人驅逐出印度洋。

荷蘭人當然是一心希望賽里斯戰敗,只恨自己的海軍太羸弱,而且巴達維亞還在賽里斯人的威脅之下,不敢輕舉妄動。葡萄牙人的情緒更為複雜,王國政府已被不列顛人施壓,不僅無法幫助賽里斯人,還得在情報上支援不列顛人。這一戰,不管誰勝誰敗,葡萄牙人都要被問罪,因此他們更希望第二次錫蘭海戰重演,雙方都頭破血流,沒工夫找葡萄牙的麻煩。

12時許,賽里斯艦隊與不列顛艦隊相距大約二十海里,賽里斯艦隊的規模已經得到確認,二十艘戰列艦,十二艘巡航艦。雖然稍稍超出霍華德的估計,之前的佯攻策略起效並不理想,但壓力並不算大。

“搶上風,列戰線,縮短戰線間隔……”

霍華德給艦隊下達了命令,令旗掛上桅杆,戰艦如他的臂指一般調動起來,劃了一個圈子,兜向賽里斯艦隊。

跟賽里斯人相比,不列顛海軍還有一項優勢,那就是艦隊會戰的經驗。賽里斯人雖然擊敗過西班牙人,之前也打過兩次錫蘭海戰,但這三場海戰都是小規模戰鬥,跟不列顛海軍所積澱的大海戰經驗相比,簡直就是嬰兒對成人。

超過十艘以上的主力艦會戰,組織艦隊所需要的技術就已非常複雜。霍華德確信,賽里斯人還無法讓他們的艦隊發揮出組織威力,因此以最傳統的戰列線對敵,賽里斯人必敗。這樣的策略正好與第二次錫蘭海戰相反,賽里斯人這一年想必都一腔心思在琢磨怎麼對付不列顛的近距混戰策略,卻想不到自己會變了戰法。

一個多小時後,雙方的船帆已經在天海兩側築起一道長堤,十字旗和血紅雙身團龍旗在望遠鏡裡清晰可見。印度洋夏日刮西南風,自東面而來的賽里斯艦隊有些吃虧,正從東北兜向西面,而不列顛艦隊則居於上風,十六艘戰列艦列作兩列縱隊,直插賽里斯艦隊佇列中線,準備著近敵轉向,跟賽里斯戰艦排頭並行。

賽里斯艦隊的應對非常呆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