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出看出。當自己的國家還在與敵國艱苦搏鬥,身為國防與陸軍部次長、佩戴准將軍銜、身負重任的戴高樂在沒有徵得任何人同意的情況下,而且只和已經辭職的總理雷諾說過一下,拋下他本應為之鞠躬盡瘁的一切職責,逃亡國外,這不是可恥的臨陣脫逃又是什麼?

好像他解釋的原因是主和派貝當元帥上臺組閣。第二天,堅決主戰的他認為國內已經毫無希望,才被迫逃往英國。具說戴高樂愛國熱情強烈,生性好鬥。正是魯莽急躁的性格讓他鑄成大錯。其實我們都會有這樣的想法,自己傾注大量心血的東西被別人弄成爛攤子,任何人都可能在一賭氣間拂袖而去。

但那是普通人,而戴高樂卻是政府高官和軍隊的領袖。人民選他出來,不是為了看他丟下自己的國家叛逃外國。法國在簽訂停戰協定時尚有近百咋,師聚集在相對平靜的南方,而且很漂亮地挫敗了義大利的侵略,世界第四的強大海軍完好無損,北非殖民進可攻退可守。而停戰協定的內容只不過及於被佔領的北方。但是隻要還有軍隊、國土和願意抵抗的人民,事情就遠遠未絕望到該一走了之的地步。

更何況,戴高樂准將不是一走了之這麼簡單!他在別國發表演講,公開號召本國人民放棄正在進行戰爭的祖國,到國外去為了他個人的政治野心戰鬥

不過舟冠升顯然有自己的一番道理,在他的這一番話說出來的後。看著他的司馬忍不住一笑。果然不愧是學法律出身,一上來,就把戴高樂的叛國罪名坐死。

“其實,少山,也不能這麼說,戴高樂畢竟是為了法國嘛!畢意當時法國已經被失敗主義籠罩,他之所以離開。是為了讓法國戰鬥下去。”

羅臣伯說笑著替戴高樂打起了圓場,畢竟現在法國的特使就在西北。總理還曾親自接見過,而且國務院已經準備支援法國民族解放委員會,少山的這一番話。無疑將是把戴高樂的叛國罪名坐實,這樣的話共和中國企不是和一群叛國者合作?

“臣伯,我只是以事論事而罷了,以我國的刑法來看,我國刑法是這樣寫的,叛逃罪,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履行公務期間,擅離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共和中華國家安全的行為。犯本條所規定之罪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錄奪政治權利。擔任重要職務的人叛逃的,攜帶國家秘密叛逃的,叛逃後發表有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言論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終身監禁直至死形。

掌握國家秘密的國家工作人員犯本罪的。依照上述規定從重處罰。

請問,同樣的事情”小二止在我國,我國法院所給予的外罰,恐怕不僅僅只方司法部會批准對叛國者的追殺,不計代價的”。

在舟冠升如此說道時,司馬只是靜靜的點點頭,望著舟冠升目光中帶著讚賞之意,他提出的恰是無法辯駁的事實,而正是這個事實才會令戴高樂再次主動的向中國拋起了媚眼。

而正是這嚇。媚眼,讓司馬看到機會,準確的來說是分裂歐洲的機會。

中俄聯軍在歐洲大地的攻城掠地,德軍的苦苦支撐,令美國以及英國感到了最直接的甚至遠超過德國的威脅,如果不是因至今中國和英國仍處在戰爭而不作戰的狀態,或許國防海軍主力早已經進入地中海。在義大利或者別的什麼地方插上一腳,以便達到控制歐洲的目標。

英國人無疑是老奸具滑的。他們一方面樂意看到中國對德國的打擊,另一方面他們又拒絕同中國簽署和約,這使得中國不僅不可能像美國人一樣,從英國發起對西歐的進攻,甚至於連艦隊都不可能調往地中海。

正因如此,中俄聯軍才不得不面對一個著攻克拍林後,隨著德國的戰敗英美以及西歐流亡政權在中**隊未到達之前,利用地下抵抗組織爭奪政權,最後中俄聯軍白白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