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天命(二)(第1/2頁)
章節報錯
“都少說幾句吧,溫卿滅了燕國,為我大魏開疆拓土,朕要賞溫卿,大大的賞!”
元孝文的聲音在大殿內迴盪,群臣紛紛閉上了嘴,殿內一時安靜下來,只有燭火燃燒的噼啪聲。
元孝文靠在龍椅上,目光在眾人臉上一一掃過,最後落在溫北君身上,“溫卿,你想要什麼賞賜,儘管說來。”
溫北君心中一凜,他深知這賞賜背後的深意,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萬劫不復之地。他沉吟片刻,單膝跪地,沉聲道,“陛下,臣承蒙皇恩,已身居高位,實在不敢再奢求什麼。此次滅燕,全賴陛下英明決策,將士們浴血奮戰,臣不過是略盡綿薄之力。若陛下一定要賞賜,臣懇請陛下能厚恤戰死沙場的軍士的家人,讓他們的英靈得以安息。”
元孝文微微點頭,“溫卿心懷將士,實乃我大魏之幸。朕準了,所有戰死的將士,賞白銀百兩,免其子孫十年徭役,其餘將士免其子孫三年徭役,姜穆。”
被點到名的老尚書打了個哆嗦,只不過這次旁邊沒有玉琳子攙扶著他了,他只能顫顫巍巍的向前一步,“臣在。”
“你們工部弄清楚名單了,不清楚就去找兵部,一定要把朕說的事落實下去,要是有辦不妥的地方,朕肯定革了你的職。”
“溫卿,你立下如此大功,朕不能不賞。既然溫卿打下了燕國,那封溫卿為燕王何如啊。”
“陛下萬萬不可啊!”
帶頭跪下的是禮部尚書謝辭。
“溫將軍是有大功不假,可於國於禮,此舉都不可啊!”
伴隨著謝辭的是朝堂之上山呼海嘯的“請陛下三思啊!”
元孝文眉頭一皺,眼中閃過一絲不悅,看向謝辭,聲音沉了幾分:“謝愛卿,說說你的理由。”
謝辭叩首在地,額頭幾乎貼到了地面,聲音急切又帶著幾分惶恐,“陛下,自古以來,封王之事皆極為慎重。王爵乃國之重器,非皇族血脈,鮮少封王。溫將軍雖立下滅燕的不世之功,但若是貿然封王,恐會引起朝野震動,讓眾人揣測陛下對皇族與外臣的親疏之別,這於皇室威嚴有損啊。再者,燕國雖滅,但其舊民尚在,封溫將軍為燕王,在燕國舊地易生誤解,以為是另立一國,不利於大魏對新領地的安撫與治理,恐生禍亂。”
元孝文的目光在朝堂上掃過,看著那一片跪地懇請的大臣,不動聲色。
溫北君依舊單膝跪地,神色平靜,可內心卻也在這突如其來的爭議中泛起波瀾。他明白,這封王之事,遠非表面這般簡單,背後牽扯著朝堂各方勢力的博弈。元孝文此舉絕不是為封他為王,元孝文很清楚溫北君站在整個文官集團的對立面,因此在朝堂上提出封溫北君為王會得到整個文官集團的反對,而且是名正言順的反對。
賀熙站了出來,拱手道:“陛下,謝尚書所言雖有道理,但溫將軍之功,不可不賞。若不重賞,如何激勵後世將士為大魏效命?封王之事可從長計議,但眼下必須有足以匹配溫將軍功績的賞賜,以彰顯陛下對功臣的恩寵,穩固軍心民心。”
此言一出,朝堂上又泛起一陣低語。有人微微點頭,似是認可賀熙的說法,也有人面露不滿,依舊堅持反對封王。
“賀相此言差矣!”
溫北君扭過頭,是先前說過話的宋瞻,今日這天官宋尚書不知怎的,又蹦出來,似乎是非要和溫北君爭個公道才肯罷休。
“天下誰人不知賀相你和溫將軍的淵源,溫將軍族兄,不正是賀相的師弟?你二人怕是同宗同門吧,只是我大魏向來容不得此等結黨營私之事,還望賀相理解。”
宋瞻隨即一拱手,“陛下,臣以為,溫將軍是有功,可溫將軍年紀輕輕就已身居侯爵之位,掌虞州之地,已是陛下開恩,而今得勝不過是償還陛下恩情而已,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