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電容器的製造。

但電子管都需要靠進口。

周青峰借王院長的人脈,向這些電器小作坊提供資金和技術,外加優質廉價的電子管,,還採購其產品,換取派人到這些小作坊學習培訓。

六月份初,長沙聖光電子廠在長沙縣成立。

這個廠原本是臨街的雜貨鋪,改裝後只有三十幾個平米。一臺鍋駝機加發電機為工廠提供電力,大部分材料和工具都從魔都採購。

周青峰從湖南大學招聘來兩個大學生,還從魔都挖來三個‘有經驗’的技工。就這麼個草臺班子,開始生產當前世界最高技術水平的大功率電子管超外差電臺和收音機。

利用跨時代的理念,‘聖光’的電臺和收音機還帶簡單的加解密電路,配合收發人員的通訊匹配和定期更換密碼,可以做到只有在自己人之間通訊。

這技術水平不高,但用來蒙果黨是足夠了——國軍打仗就經常在電臺裡直接呼叫,壓根就沒保密的念頭,甚至不知道無線電訊號是開放性的概念。

之所以造收音機,是在電臺數量總體不夠的情況下擴大產能。

收音機體積小,可以脫離發電裝置,用電池工作很久。將其裝備到排級單位,只收不發也能大大提高指揮效率。

,!

此外去掉加解密電路,收音機還可以民用出售賺錢的。

到了六月底,‘聖光’電子廠造了二十部電臺,兩百多部軍用收音機。廠子員工也很快提升到十五人。新來的都是女工,也算改善女性就業。

電臺,收音機,蓄電池,鍋駝機,發電機。周青峰將自己生產和採購的工業產品不停的送出去。

這不單單送往平江,還送到湖南各地,甚至送到‘山’上去,畢竟湘贛也不遠。

電子裝置的運用可算是解決了‘山’上的大問題,使其不再是閉塞的地域孤島,反而因為超外差電路的靈敏,可以接受到外界的大量資訊。

至於一百多臺收音機則強化指揮系統,提升中央權威。讓部隊知道自己該聽誰的,該如何調動,反應速度和靈活性得以提升一個數量級。

打起仗來可以很輕易的以少打多。

當時間走到七月初,周青峰已經跟凌處長完成了十次交易。後者賺的盆滿缽滿,每天開心的數錢。

前者則,又開溜‘逃離’清泰都。

因為大將軍終於按捺不住,親自來清泰都看看,想見見這個不停給自己送錢送裝備還幫忙培訓軍官和士兵的根據地。

僅僅三個月,清泰都的農軍已經從區區百來號膨脹到三千多。其中有兩千兵力完成了基本訓練,隨時可以投入戰鬥。剩下一千多也可以用作補充團,保證部隊戰鬥力。

整個農軍武裝到牙齒,現在就看誰要撞到這支部隊的槍口上來祭旗了。周青峰走的時候留下一句話——這支部隊就是要幹革命的。

:()聖光騎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