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爺心情不好,他打算找個出氣筒。

現實世界。

紐約,時代廣場。

所謂時代廣場不過是百老匯大道和其他幾條街的交匯處。說是廣場,不如說是街口。因為這地方太小,太雜亂,人流特別多。

廣場周圍的建築大樓上佈滿了霓虹廣告牌,一天到晚閃個沒完。這裡最初命名的本意並不是‘時代廣場’,而是‘時報廣場’。

因為《紐約時報》集團在19o4年將總部建在此地。雖然此後上百年,總部多次更換,但《紐約時報》始終待在廣場附近。

現在93年12月24日,平安夜。

風雪正從加拿大方向侵襲南下,覆蓋大半個美國。人們準備了豐盛的食物和禮物,要和家人度過一個平安祥和的日子。

可《時報》的要聞版總編布拉頓先生卻還坐在總部十八層的灰色大樓,隔著玻璃窗看著外頭漫天風雪以及少量無家可歸的流浪漢。

秘書半個小時前就下班了,送上平安夜祝福的同時還給布拉頓一份禮物,是個大大的方盒子,繫上了漂亮的綵帶。

布拉頓正心情煩躁,索性坐下來拆禮盒。當開啟包裝紙,盒子上有個非常顯眼的‘裙底之光’1ogo。

“哦,見鬼,又是這東西。”

來自大洋彼岸的vcd,還是那家被制裁的‘聖光’集團所生產。

“這東西根本不合法!”

沒錯,不合法,非常不合法。

《時報》記者最近就在調查此事,調查這樁不可思議的案子——前不久有一批vcd出現在美國的各大市,公開銷售。

對於普通民眾而言,沒誰關心什麼制裁不制裁,他們只在乎商品是否滿足需要。不得不承認,vcd是一種視聽裝置的革命性進步。它比錄影機強多了。

美國人一開始還對這種產品報以懷疑,但他們很快就開始喊‘真香’——市附近的黑人都學會新的謀生技能,兜售盜版光碟。

這生意利潤太高了,而且很安全。

vcd在美國售價上千美元,一點不比在產地便宜。可人們還是對此趨之若鶩,因為機器雖然貴,但碟片卻很便宜,而且內容極其豐富。

只要購買一臺vcd,促銷員就會指點顧客應該去哪裡買到想要的光碟。別說老外版權意識高,面對琳琅滿目的光碟,無人不動心。

好萊塢電影,電視臺劇集,演唱會錄影,甚至還包括書籍資料——美利堅的書籍可是貴的要死,動不動幾十幾百美元。以至於學校裡的舊書生意非常紅火。

‘聖光’還生產用於電腦的‘光碟機’,專門給技術人員提供廉價的知識資訊。現在的硬碟容量太小,一張光碟可以存下一座小圖書館,搜尋便捷性太強了。

就靠解決使用者的種種痛點,vcd在全世界都開始受到歡迎。‘聖光’不單單在美國銷售,它在世界各地都在傾銷,賺取巨量的額利潤。

在東南亞,在中亞南亞,在東歐南歐,在非洲南美,在這些法規不健全的地方,vcd完全暢銷無阻。

因為可以賺取外匯,‘聖光視聽’在各省的工廠乾脆減少了對國內的供應,專門出口。此舉不但不受責怪,反而被大加讚賞。

可這東西在歐美日等地的遭遇就不同,從一開始就受到執法機構的打擊,可越調查越現背後的水很深。

所有經銷商提供的海關進口檔案完全以假亂真。除非到海關去調原始檔案,否則沒誰能輕易分辨。

美國海關一開始認為己方出現內鬼,海上緝私人員也想方設法追查走私路線。但調查人員很快現‘聖光’不虧是一家搞走私起家的集團,死活查不到他們的走私路徑。

憑藉職業敏感,布拉頓認定這是個大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