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保家衛國,赴湯蹈火,功不可沒。孤與王妃之舉,實乃關愛將士之心也。退伍老兵,昔日縱橫沙場,為大秦之疆土,灑熱血,拋頭顱,今歸鄉務農,或困於生計。此捐錢之舉,猶如冬日之炭火,暖其身心,助其安身立命,使彼等得享太平之福。

且大秦之治,亦求賢才以佐之。自今年始,秦國乃實行為官科舉制,此乃開天闢地之創舉也。科考者,擇天下之英才,不問出身,不論貴賤,唯才是舉,唯德是用。每三年一考,考察其治國安邦之策,觀其道德品行之賢。

詔書一出農業部、戶部、錢莊、內閣、稅務部紛紛忙碌了起來。大秦境內,萬民皆歡。鄉村閭巷之間,無不傳頌秦王之仁德。往昔,百姓困於田畝之資,或缺地可耕,或缺種可播,或缺牛以力田,今得此詔,如逢甘霖,皆有望拓墾新土,豐殖五穀,以興家業。

且說韓地之民,有李氏一家,兄弟三人,皆勤力於農事,然家貧無餘財,此前獲賞朝廷贈予的15畝土地,其兄被徵為傜役在蜀郡修路,所獲足以贍家。聞此詔,兄弟兩人欣然赴官府請地。吏錄其名,量其勞力,授以沃田百畝。又取糧種若干,驅牛一頭,載秦轅犁一具與之。李氏兄弟感激涕零,誓于田中加倍勤力,不敢稍有懈怠。

自是,兄弟晨起而作,暮歸而息。耕地之時,秦轅犁入土深淺得宜,翻土省力而高效,昔日疲憊之狀大減。播種之際,精挑良種,粒粒入土,望其秋時能有好收成。且朝廷所貸之牛,膘肥體壯,力能挽重,助其農事順遂。

鄰有張氏一族,素善經營,然亦苦田少之困。得詔後,亦請田二百畝,領糧種、牛、犁等物。張氏一族,男女老少齊力于田,更有水利部為其引渠水灌田,使土壤潤澤,禾苗茁壯。其族長者常誡子弟曰:“今朝廷厚待吾等,予田、種、牛、犁,且無息貸之。吾等當竭心盡力,使田畝豐饒,不惟自足,亦當報朝廷之恩德。”

且說郡縣之吏,為推行此詔,亦不辭辛勞。督農之官,遍歷鄉野,察田地之耕墾,教民以農事之法。遇有疑難,親為解惑;見有不力者,亦善言勸勉。市吏則嚴核糧種、農具之質,勿使奸商以劣貨充數,害及農事。

有奸商欲以次等糧種售於錢莊,以供百姓借貸之需。市吏察之,責其不軌,依律重懲,梟首示眾。自是,商賈皆懼,不敢有欺罔之行。而庫吏則謹守倉庫,細察糧種、農具之出入,勿使有絲毫虧缺。

春耕之際,大秦之地,一片繁忙景象。田間,農夫扶犁而耕,牛背之上,鞭影搖動;婦孺則緊隨其後,播撒種子,不遺餘力。溝渠之中,亦有人疏浚河道,引水流灌,以保田地之潤澤。

然,亦有不法之徒,欲乘此新政之隙,謀取私利。有民某,得田之後,不思勤力,常與酒肆博弈,荒廢農事。里正聞之,數勸不止,乃報於縣吏。縣吏捕之,責其怠惰,依律笞之,罰其加倍勞作,以警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