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30年,春秋戰國之際的咸陽城,可謂是思想碰撞的熔爐。淳于越作為大儒之名,名揚六國,特別是公子華所寫的詩和成語,現在街頭吵架都得帶上皓首匹夫、蒼鬢老賊;而醫家魁首張琰,亦以其醫術精湛、懸壺濟世聲名遠播。二人在咸陽一場辯論,引得不少人前來,地點選在了公子華的香茗軒茶樓。

次日一早,公子華吃完早餐,打包好讓廚子做的滷味和糕點,帶著崔永前往章臺宮與贏政匯合,等贏政忙完,換上便裝,一行四人便朝著香茗軒而去。到了茶樓,人已經陸陸續續到來,四人直奔二樓公子華特意留的包間,崔永把滷菜和糕點擺上便在門口候著。

公子華:不知道淳于越能撐多久?

贏政:一時三刻吧。

公子華:頓上卿你覺得呢?

頓弱:這就不好說了,淳于越的嘴可比張琰厲害,說不定還能贏,

公子華:要不打個賭。

頓弱:公子看上老臣什麼東西?最近我可什麼東西都沒搞到。

公子華:別急就一頓飯錢,誰輸誰請。父王作證。

頓弱:好,那就勞煩大王作證,

贏政:可。

公子華見水燒開了,便把茶泡上,給贏政和頓弱兩人倒上。沒多久淳于越和張琰便到了,兩人站到了臺上,四周坐滿了人。

辯論之初,淳于越率先開口。他以渾厚的嗓音,引經據典地闡述儒家思想對於家國治理的重要性。“夫儒家之道,乃治國安邦之根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此等綱常倫理若能得以遵循,國家則必然秩序井然。吾等儒家之人,研習經典,傳承聖人之言,為的便是使這世間道德昌明,人心向善。”他滔滔不絕地講述著儒家禮儀制度在維護社會穩定方面的不可替代性,眼神中滿是自信和篤定。

張琰聽後,微微皺起眉頭。他心中早已對淳于越這番言論不以為然,於是清了清嗓子,大聲反駁道:“汝儒家所謂之道,在吾看來不過是離經叛道。爾等日日將滿腹經綸掛於嘴邊,彷彿只有儒家之學才是世間真理。然而汝等真的懂得什麼是大道嗎?且看你們那些儒生,只會咬文嚼字,紙上談兵。真正遇到實事,卻是束手無策。”張琰越說越激動,他那原本平和的面容也變得有些漲紅,“嘴上滿腹經綸,腹中卻無半點墨水。徒有其表,只懂得誇誇其談地說些空洞的大道理,而對於百姓的疾苦,對於世間真實的需求,你們儒家又做了多少呢?”

淳于越被張琰這突如其來的一頓痛罵驚得瞪大了眼睛,他萬萬沒想到醫家魁首竟然如此大膽地詆譭儒家。他氣得嘴唇微微顫抖,淳于越面色一沉,他未曾料到張琰竟如此出言不遜。他強壓心頭的怒火,說道:“張兄此言差矣。儒家眾多子弟皆是在努力踐行聖人之道,雖有那等不肖之人,但不過是滄海一粟,不能因少數人的過錯而否定整個儒家學說。吾儒家倡導的教育,讓百姓明善惡、知禮儀,這對於整個社會的教化作用不可小覷。再者,國家選拔人才,也是以儒家經典為依據,若無儒家,國家的人才儲備從何而來?’

張琰聽聞,發出一陣爽朗的大笑,笑聲中帶著無盡的嘲諷:“淳于兄,你可莫要自欺欺人了。以儒家經典為依據選拔的人才?很多不過是隻會死記硬背的書呆子罷了。真正能為國家、為百姓做事的,又有幾人?而儒家那套繁文縟節,更是束縛了人的天性。我醫家講究順應天性,以自然之道來調養身體,醫治病症。可儒家卻處處設限,讓人不得自在。”

淳于越的怒火再也抑制不住,他提高了聲音:“張兄,你不過是醫家之人,只知醫人身體,卻不懂醫人心性。儒家的禮,乃是對人的一種尊重與規範,並非無端的束縛。人心若無約束,那社會豈不亂了套?而你等醫家,只是在人有了病症之後才出手,可儒家卻是從根源上杜絕人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