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意為之,而是有著秦國深遠的戰略考量。

修路造橋,可以加強秦國對西南地區的控制,使得交通更加便利,便於後續的軍事調遣和物資運輸。挖礦則是為了獲取西南地區豐富的礦產資源,滿足秦國日益增長的軍事和建設需求。伐木開墾荒地則一方面為秦國提供了大量的木材資源,另一方面可以將這些荒地開墾成農田,增加糧食產量,進一步充實秦國的國力。

至於夜郎國,公子華暫時沒有對其發動攻打。夜郎國在西南地區雖算不上最為強大的勢力,但也有著自己獨特的地理優勢和民族文化底蘊。公子華深知,以目前的形勢,攻打夜郎國雖然並非毫無勝算,但必定會付出巨大的代價。而且,在秦國對西南地區的戰略佈局中,有更為巧妙的方式來處理夜郎國的問題。

於是,公子華與夜郎首領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這些條約對於夜郎國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枷鎖,卻也從側面反映了秦國在西南地區日益增長的霸權地位。條約規定,夜郎國不得稱王。這一條款直接剝奪了夜郎國在政治上的最高象徵,使其在名義上必須低於秦國,成為秦國的附屬國。每年必須上供50萬石糧食和5萬奴隸,這對夜郎國的經濟和人口都是巨大的負擔。50萬石糧食的上供,對於夜郎國自身的糧食儲備和百姓的生活水平都會產生嚴重的影響,而5萬奴隸的輸出更是削弱了夜郎國的勞動力資源。

同時,要求夜郎國開通口岸通商。這一舉措看似是給予夜郎國一定的商業機會,但實際上是秦國將夜郎國納入自己商業體系的一種手段。透過通商口岸,秦國可以將自己的商品傾銷到夜郎國,進一步控制夜郎國的經濟,同時也能夠獲取夜郎國獨特的物資和特產。限制夜郎兵力在6萬左右,這是為了防止夜郎國擁有過多的軍事力量而產生叛亂的可能。

在章臺宮的嬴政看到西南地區傳來的戰績,高興不已。嬴政的野心如同熊熊燃燒的火焰,從未熄滅。西南地區的順利征服,對於他統一六國的宏偉藍圖來說,是重要的一步。他深知,只有不斷地擴充領土,增強秦國的實力,才能夠在這亂世之中脫穎而出,成為真正的霸主。

公子華作為自己的子嗣,嬴政非常驕傲。這種驕傲不僅僅是源於公子華在戰場上的表現,更是對公子華能夠從一個初涉戰爭的年輕人迅速成長為一個有勇有謀的將領的欣慰。嬴政明白,秦國的未來需要像公子華這樣既有王室血統又有實際能力的人去開拓。他看到了公子華身上的潛力,彷彿看到了秦國更加輝煌的未來。公子華的表現也為其他王室子弟樹立了榜樣,激勵著他們要勇於為秦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秦國的朝堂之上,對於公子華的戰功也引起了廣泛的討論。一些老臣們對公子華的讚賞有加,他們認為公子華的英勇行為為王室爭得了榮譽,也為秦國在西南地區的統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然而,也有一些臣子持有擔憂的態度,公子華作為秦王長公子,上戰場怕遇到危險

公子華雖然在戰場上取得了勝利,但他也深知自己面臨的挑戰遠遠不止於此。他來自後世,對於歷史的發展有著一定的瞭解,他知道在秦國統一六國的道路上還會遇到無數的困難和險阻。他不能僅僅滿足於眼前的戰功,還需要在朝堂之上、在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和政治鬥爭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而對於那些被押送回秦國的土番,他們的生活陷入了無盡的黑暗。修路的土番們,每天在監工的皮鞭下,搬運著沉重的石塊,修築著通往秦國各個地區的道路。他們的雙手佈滿了血泡,雙腳也被粗糙的路面磨得傷痕累累。挖礦的土番們則深入黑暗潮溼的礦井,在惡劣的環境下挖掘著礦石,隨時面臨著塌方和中毒的危險。伐木開墾荒地的土番們,在茂密的森林中揮汗如雨,每天都要完成繁重的伐木任務,然後再開墾那荒蕪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