鈾礦。鑑於獲取材料的便利性,他可能會採用勞倫斯分離法分離出鈾-235。”

“勞倫斯分離法亦即電磁法,利用鈾235和鈾238質量上的差異令兩者分離,再抽出鈾235。”

“有了裂變燃料後,劉海忠會著手製造中子源,用以釋放中子轟擊鈾235,進而產生鏈式反應,才能引爆原子彈。”

懂了!中子源就是引線!

“劉海忠會用什麼材料製造中子源?原理是什麼?”,林國強趕緊提問道。

“鈾-235和鈽-239此類重原子核在中子的轟擊後,通常會裂變變成兩個中等質量的核,同時再放出2到3箇中子和200百萬電子伏特的能量。”

“在裂變中放出的中子,一些在裂變系統中損耗了,而一些則繼續進行重核裂變反應。”

“只要在每一次的核裂變中所裂變出的中子數平均多餘一個,那麼核裂變即可以繼續進行,一次一次的反應後,裂變出的中子總數以指數形式增長,而產生的能量也隨之劇增。如果不加控制,最終,這個裂變系統會變為一個劇烈的鏈式裂變反應。”

“常見的中子源有很多種,鈹、碳或氧等輕元素的同位素受到a粒子撞擊時會產生中子,因此可以混合輕質量核素與鐳-226、釙-210或鋂-241等a發射體來製造中子源,一般是將兩種材料的粉末混合。”

“通常使用的材料組合有鈽-鈹(pube)、鋂-鈹(Ambe)或鋂-鋰(AmLi)等。a中子源通常每秒產生約10的6次方至10的8次方箇中子。”

好好好!“劉海忠會怎麼將裂變原料和中子源做成裝置?結構是什麼樣的?”林國強馬不停蹄的問,就怕狗系統把這個bug修復了。

“原子彈是由引爆控制系統,高能炸藥,反射層,含有核裝料的核部件,中子源及彈殼所組成。”

“高能炸藥是推動和壓縮反射層以及核裝料的能量來源。反射層一般由鈹或鈾-238組成,其作用為反射鏈式反應中射出反應系統的中子,使其回到反應過程中繼續參與鏈式反應。”

“鈾-238不止可以反射中子,因為其密度較大,還可以減緩核裝料在釋放能量過程中的膨脹,使得鏈式反應可以維持較長時間。核裝藥為原子彈引爆的主體,只有它的質量達到即發臨界,原子彈才會發生爆炸。”

“而常見的結構有槍式和內爆室,槍式原子彈內,兩塊皆小於臨界體積的半球形的裂變物質分開一定距離放置..........”

“內爆式原子彈與槍式原子彈不同,普通的烈性炸藥被製成環形裝置,並且把小於臨界質量的裂變物質放置於缽層當中.........”

“製作期間會涉及到哪些公式?”

之後人工智障又將一堆各種各樣的公式給了出來。

林國強當然不認識,只得將其和先前的內容一同記在腦海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