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農耕記(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一大早,莎麗等人便帶著孩子們來到後山上播種,達達一邊播著種,一邊吟詩一首。
“爹,‘粟’是什麼呀?”達迎問道。
“爹,詩中為什麼說‘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啊,都沒有空閒的田地了,按理說農夫們應該能吃飽喝足啊。”達歡問道。
“你們的問題,我會逐一解答的。”達達笑著說。
“首先呢,單講‘粟’,粟在北方通常被稱為穀子,去皮後稱為小米。粟的植株呢比較細弱,小穗為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通常為黃色。其適應性強,喜歡溫暖、耐旱,對土壤要求不高,在北方一般是一年一到兩收,是北方那邊的糧食農作物之一。”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這句話的詩名叫憫農(其一),後來還有憫農(其二)。在詩中,‘粟’泛指穀類。這裡的‘四海’指全國,‘閒田’指沒有耕種的田地,‘猶’在這裡的意思是仍然。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卻仍然有勞苦農民被餓死。但這句話卻發人深思,既然有大豐收,農民們也很辛苦勤勞,為什麼會被餓死呢?其實他是在反映當時農民深受剝削和壓迫的現實,為了揭露社會不公平、希望更多的人同情和關注農民的疾苦。”達達笑著解釋道。
“哦,原來是這樣啊,那我們以後要珍惜糧食,理解農民伯伯們的不易。”孩子們說道。
“那我考大家一個問題,你們知道五穀分別是哪五樣作物嗎?”達達笑著問道。
“我猜五穀裡面有粟,因為詩人在詩裡寫了‘粟’字,如果五穀裡面沒有它,那詩人為什麼要用它來代指穀類呢?”達歡思考著說道。
“首先我告訴大家是哪五穀,五穀為稻、黍(shu三聲)、稷(ji四聲)、麥、菽(shu一聲),其中的稷就是指粟。達歡,你分析對了。”達達笑著說。
“既然有五穀,那就有五菜、五果嘍。”藍舒思索道。
“沒錯,在《黃帝內經》中有這樣一段話: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這裡的五果指桃子、李子、杏子、栗子、大棗,五畜指牛、羊、豬、雞、狗,五菜指葵、韭、藿(huo四聲)、薤(xie四聲)、蔥。”逗逗笑著說道。
“可是過年的時候在養牲口的地方都會貼上‘六畜興旺’的帖子,那六畜指哪六畜啊?”達迎問道。
“‘馬牛羊,雞犬豕(shi三聲),此六畜,人所飼’。其中的豕指豬。”逗逗解釋道。
“另外,中國傳統導引養生的一個重要功法、華佗創編?的五禽戲,它是透過模仿?虎、?鹿、?熊、?猿、?鳥(一般用鶴為代表)五種動物的動作和神態,結合中醫的?陰陽五行、髒象、經絡和氣血執行規律,達到強健身體、預防疾病的效果。?”逗逗補充道。
“那禽和畜,有什麼區別嗎?”奔牛問道,“對了,有時候罵人會罵禽獸不如,那為什麼不罵禽畜不如,或畜獸不如呢?”
“其實禽、畜、獸三個所表示的動物並不完全相同。古語云:禽者何?鳥獸之總名也。另有古語云:家養謂之畜,野生謂之獸。
至於罵人時為何罵禽獸不如,我猜想是因為禽和獸大都非家養之物,故大都不通人性;而畜是家養的,人飼的,與人在一起的時間較多,所以大多通一點兒人性。
而被罵禽獸不如的人,一般是因為那個人品行極壞,人格低下,人性扭曲。用禽獸不如可以更強烈地表達對那個人行為的譴責和憤怒,罵禽獸不如比罵禽畜不如和畜獸不如的傷害力更大。
另外,‘禽獸’本身就帶有貶義,指沒有教養、行為惡劣的人,而‘禽畜’或‘畜獸’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