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笑著說。

眾人遊覽完高臺寺後,便繼續前行。一段時間後,便來到了一個廟觀前,廟觀上刻有“上封寺”三字。

“這上封寺被道家稱為“第二十二光天壇福地”,是一座道教廟觀,是南嶽最早的古剎之一。”逗逗說。

“據說詩僧齊已曾在這裡閉關一段時間,他曾寫過一句有關上封寺的詩:‘行到月宮霞外寺,白雲相伴兩三僧’。”達達說。

眾人走上前,看到殿柱上有一對聯:三摩隨入三摩地,十方常住十方僧。進入寺內,只見石垣(yuan二聲)鐵瓦,佛像莊嚴,殿堂肅穆。寺內還有“殿冰破凍,千古奇石”八字石刻。

“這上封寺最大特點就是從出世到入世,從小乘修持到大乘普渡。上封寺右上為觀日臺,左上為祝融峰,峰上的祝融殿後是不語巖,巖上有巨石翹首,宛如一隻巨龜在奮力向上爬行,被稱為‘金龜朝聖’。

巖下不遠的絕壁上有兩石凌空,與懸巖相接,看上去搖搖欲墜,被稱為會仙橋,每當月明之夜,這裡隱約可以聽到絲竹之音,傳說是神仙們在橋上飲酒奏樂。”逗逗說道。

“大家看,這裡的屋頂是用木板釘蓋上的,像這種用木板釘蓋以代替陶瓦作屋頂的磚木建築,被稱為‘板屋’。它的好處是不會像瓦一樣被冰雪凍裂,而且木板不易導熱,又可以保溫,十分適合這裡的環境。”虹貓笑著說。

“有句詩言:‘朔風日夜相騰蹙(cu四聲),谷老崖堅松柏禿。古來鐵瓦盡飄揚,山中至今猶板屋。’說的應該就是這裡的板屋了。”達達笑著說道。

眾人從上封寺出來後,便朝著山頂走去。虹貓對孩子們說:“這祝融峰的名字來源於傳說中的火神祝融。火神祝融是炎帝?神農氏的後裔,主管火和炎熱,傳說他在?衡山修煉成神,成為火神。為了紀念這位火神,人們在衡山的最高峰上建立了祝融廟。這裡也是祈福許願的聖地。”

峰頂之上,首先映入眾人眼簾的是那裸露的地表花崗岩嶙峋,黑石突兀。這些岩石經過千萬年的風雨侵蝕,形成了各種奇特的形態,有的如劍指蒼穹,有的似猛獸咆哮,讓眾人不禁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眾人環顧四周,極目遠眺,只見群山連綿,雲霧繚繞,彷彿置身於雲海之中。山風呼嘯著吹在眾人身上,彷彿要將眾人的衣服掀開玩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