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宋濂一對N(1)(第2/3頁)
章節報錯
消散。
整個朝堂陷入了一片寂靜,其他大臣們紛紛低垂著頭,大氣都不敢出。
朱元璋目光如炬,冷峻地掃視著殿下噤若寒蟬的眾人,語氣斬釘截鐵,沒有絲毫商量的餘地:“女子受教育一事,就依照宋學士所奏議的執行。”
“咱希望你們都能明白,凡事應以國家的大局為重,切莫再一味地因循守舊,抱殘守缺。”
“否則,今日這五人的下場,便是你們的前車之鑑!”
大臣們齊聲高呼:“臣等遵旨!”
此時的宋濂感慨萬千,此事若是在以前提及,自己必定會成為被拖出去責打的一員。
朱元璋重新坐回龍椅,目光投向宋濂:“宋學士,你可還有其他奏報?”
宋濂趕忙整理了一下思緒,恭敬地拱手說道:“陛下,臣的確還有關於科舉之事,要向陛下奏明。”
此言一出,朝堂上頓時又響起一陣小聲的議論。
武將們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站在首位的徐達,藍玉輕輕拉了拉徐達的衣袖,低聲說道:“魏國公,宋學士最近似乎與您往來頗為密切,對於此事您還反對嗎?要不,我先站出來反對?”
徐達沒好氣地瞪了藍玉一眼,低聲呵斥道:“滾回去站好!老夫知道此事,你就安靜看著,別多問,總之不要反對便是。”
藍玉雖滿心都是疑惑,但見徐達如此嚴肅,也只能乖乖退回到原位,然後與其他武將一一知會,讓他們切莫提出反對意見。
宋濂清了清嗓子,朗聲道:“陛下,科舉制度乃是我大明選拔人才的關鍵途徑,其重要性關乎國家的長治久安。”
“因此,臣斗膽請求陛下重新開啟科舉恩科。”
說罷,便鄭重地跪下,態度誠懇地表達請求。
其他文官見此情形,也紛紛跟著跪地,齊聲請求重開科舉。
剎那間,朝堂上黑壓壓地跪倒了一片。
“陛下,科舉取士乃國之大典,如今我大明正值用人之際,重開科舉,廣納賢才,實乃當務之急啊!”
“是啊,陛下!天下有才之士皆盼望著能為朝廷效力,科舉就是他們報效國家的途徑。”
“重開科舉,既能讓這些才俊有施展才華的機會,也能為我大明的治理注入新的活力,懇請陛下恩准!”
“陛下,自開國以來,我大明根基初定,百事待興,亟需有識之士來輔佐陛下治理天下。”
“科舉制度傳承多年,為歷代選拔出無數良才,如今重啟科舉,必能為我朝選拔出更多棟樑,鞏固我大明的江山社稷。”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言辭中都飽含著對重開科舉的急切期盼。
朱元璋佯裝神色冷峻,目光如刀般射向宋濂,質問道:“宋學士,你可還記得,咱當初為何停罷科舉?”
宋濂跪在地上,身子微微前傾,態度恭謹,絲毫不敢懈怠:“臣自然記得,陛下當初停罷科舉,乃是因為選拔效果不盡人意,存在‘所取多後生少年,能以所學措諸行事者寡’的問題。”
“正因如此,自陛下停罷科舉之後,臣便日夜思索,一心探尋如何改進科舉制度,力求選拔出真正對國家和百姓有用的人才。”
“陛下,之前科舉選拔出來的多是些擅長死記硬背、空有理論的後生,雖飽讀詩書,卻難以將所學運用到實際政務之中。”
“但這並非科舉制度本身的問題,而是考試內容和選拔方式需要革新。”
說著,從袖子裡掏出奏本,雙手呈給一旁的太監,由太監轉呈給朱元璋。
朱元璋接過奏本,強忍住不讓自己笑出來,目光迅速掃過,而後說道:“宋學士平身,說說你對科舉改革都有哪些章程。”
此話一出,其餘跪著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