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監視螢幕上已經看過了,當時自己並沒有出現“似曾相識感”啊?

怎麼再次檢視時會有這種感覺?

“這個背影是誰?怎麼會讓我有這種感覺?”李牧然在心裡嘀咕著。

畫面中的背影看起來身材高大,身體壯實。

他舉著一把大黑傘,看樣子可能是那種常見的“J”型木柄的黑傘,上身穿黑色短袖t恤,下身著深色牛仔褲,揹著一個大的深綠色帆布旅行袋,看得出包裡東西並不多。

“包裡沒裝什麼東西,卻要背這麼大個旅行袋?”

雖然還是有疑惑,但李牧然不得不承認,這個背影太符合他對兇手的形象預期了,但他還是沒搞明白他的熟悉感覺從何而來。

螢幕上顯示的監控時間是20:08,這個時間也符合之前判定的案發時間。

“莫非這個人是個學生?”

李牧然暫時不去深究為什麼他會對這個背影產生那種莫名其妙的熟悉感了,他現在的大腦陷入極度興奮,因為預感告訴他這個人很可能就是兇手。

“奕帆……”他想喊劉奕帆過來一起看這個背影,喊完才意識到,劉奕帆去另一個監控室排查進出校門的機動車了。

為了驗證這個人是不是兇手,他決定再去仔細檢視稍後進入校園的人員影像。

有了服裝穿著和基本體貌特徵,再針對性地找人應該就沒那麼困難了。

保安幫助調出另一個攝像頭機位,那是正對著進入學校大門的攝像頭,能很清楚地拍到進出學校大門的所有行人。

調出週五晚的監控,李牧然看到,那個背影在20:11離開了學校正門,並在街邊等車。

不一會兒,來了一輛綠色計程車,他收起傘上了計程車的後排。

因為是晚上,離得又遠,看不清計程車的車牌。

看到那個背影上了計程車離去,李牧然不由得對自己之前覺得“他”可能是學生的判斷有點動搖。

不過,既然有了一個思路,那就姑且先按照這個思路走下去:

如果他不是學生,那麼就去追查這個時段在此路段載客的計程車;

如果他是學生,那勢必他今晚會回到校園,即使夜不歸宿,也可以透過排查當晚未歸的學生名單來找到他。

22:18,離開了2個小時之後,那個身影再次出現在攝像頭裡,這次拍到的是正面。

雖然因為雨傘的遮擋,還是看不到他的面部,但從他的衣著還是能判斷他跟之前的“背影”是同一個人,而且他身上依然揹著剛才出去的那個雙肩包。

“找到了!”李牧然興奮地一拍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