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就呼他小名。陳涉現在是王,地位尊貴,被他這麼一喊,很沒有面子。更讓陳王生氣的事是,從此天下人都知道他的小名,都叫他夥涉。宮中之人也變得很隨便,動不動就和陳王說過去的事情。本來這樣挺好的,起碼證明陳王仁愛很有人緣。可是陳涉不爽,他覺得自己做過農民好像是個汙點,有個小名很傷文雅,人人都可以談他舊事,很沒有尊嚴,於是有人就趁機進讒言。這下正合了陳王的心意,陳王就把那個朋友殺了。
在這一點上,劉邦是做得最好的。劉邦自己沒有什麼才能,出身卑微。但是他有一點好,世故,會做人。大家覺得在他面前都有面子,所以願意為他賣命。這樣比起來,陳涉實在是過於矯情和虛偽了。
陳涉一殺他的農民朋友,他以前那些朋友都離他而去,不再親近他。這樣陳王就失去民心,起碼失去朋友之心。都說,在外靠朋友。陳王連朋友都沒有了,將來出事肯定會落個六親無靠的下場。
陳王喜歡朱房和胡武,派他倆督查群臣過失。但是,這兩個人都是小人得之志,拿著雞毛當令箭。對於那些打仗歸來的將領,稍有不服的就論斬。凡是他們倆不喜歡的就拿錯。陳王因為信任他們,根本對這些事情不聞不問。這樣誰還敢去親近陳王?陳王更加孤立了。
這是陳王失敗的要點之一,寡信而失人心。
司馬遷又說了,當年無論是秦還是其他諸侯國能夠發跡繁盛皆因為君主或者是公子寬厚信義,重視人才。這個陳王在起義之初也有很多人才投奔於他。比如,之前說的張耳,陳餘,後來的呂臣,孔鮒。什麼樣的人才都有,陳王雖然接納他們卻不重用他們。
比如張耳和陳餘就被他閒置,人家也不願意吃白飯,就想幫他平定北邊。他又怕人家是舊臣,不敢用,於是給了個普通的官,還讓呂臣盯著他們,以防他們叛亂。這些人都是自恃有才,哪裡能容忍一個小農民這麼輕蔑自己,於是就一起結黨背叛他了。
他失敗的第二點,是不能知人善用。
歸根到底,陳王之錯就錯在他個性自傲善疑,沒有當王的命。司馬遷就批評他說:〃陳涉啊,你的地位連六國國君都比不過,你的刀劍只比鋤頭鋒利,你的軍隊就是一群被徵去戍邊的農民,比起九國軍隊也太不堪一擊了。還有啊,你的智商比起六國才智之士根本不可同日而語。當然,我不會說因為你沒有這些資本就不能成功。你陳涉一個人起義,秦朝七代宗廟就被毀了,這也算是你的功績。不過,你錯就錯在和秦朝君王一樣,不知道施行仁政,所以才要失敗啊。難道你就沒有聽過一句話——打天下跟守天下根本不是一碼事。你糊塗啊。〃
陳王是糊塗,司馬遷先生可真是明鑑,正所謂:創業容易守業難!後世之人又有多少能引以為鑑呢?
第九章
蕭何:知我者,謂我心憂
蕭相國名何,漢初三傑之一。作為劉邦的賢內助,他在楚漢相爭之時留守關中,鎮國家、撫百姓以等待漢王凱旋歸來,使得漢王無後顧之憂,才能全力以赴與楚軍作戰以圖天下。他自跟隨劉邦以來展現出種種才華,從奮起抗秦到楚漢風煙,不知立下了多少汗馬功勞,深為劉邦器重。劉邦稱帝之後,甚至力排眾議,冊封從未上過前線的他為〃開國第一侯〃。
蕭何位居丞相,仍然鞠躬盡瘁。〃為國之忠〃令其同事夏侯嬰也深感嘆服,月下追韓信的那一次,夏侯嬰說:〃丞相薦賢,為國之忠,不辭山險,不恤勞苦,夜深至此,真宰相也。〃〃宰相〃相當於現在的〃總理〃,想起周總理死時尚有百姓十里長街相送,而蕭何死後卻屢遭非議,焦點主要集中在〃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上。這個成語出自宋·洪邁《容齋續筆:蕭何給韓信》:〃信之為大將軍,實蕭何所薦,今其死也,又出其謀。〃是指同為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