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司馬遷滿載著收穫回到長安,他仍然那麼年輕,才22歲。他得意地笑著,笑看紅塵多逍遙。他的仕途確實從此展開,可是漢武帝卻只讓他做了一個郎中令,職責是〃掌守門戶,出充車騎〃,實際上就是皇帝的一個侍從。這小學畢業都可以勝任的差事,讓司馬遷去做,只是因為司馬遷可以給皇帝提供額外的服務,給他講故事解悶。
第五部分 第122節:司馬遷:為《史記》而生(3)
司馬遷忍著,他那麼讚賞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怎麼會有異議呢?再說他可以趁便跟隨漢武帝巡遊,不用自己掏腰包。這對一個愛旅遊比愛女人還深,且又不怎麼富裕的男人來說,也算是一樁天上掉餡餅的事了。
畢竟吃人嘴軟,拿人手軟。更何況還是跟皇帝出行,司馬遷少了許多自由與選擇,哪裡比得上獨行時的暢快。好在皇帝去的地方多少有些合司馬遷胃口。並且所到之處總會有地方官員絞盡腦汁供皇上好吃好喝,自己也沾著光。再也不用擔心以往自費旅行時,盤纏不夠的尷尬出現。省下了不少心,便可以幹些別的事情。比如蒐集民間歷史傳說,實地考察歷史事件的地理環境和社會背景,觀察比較各地的經濟發展狀況和民俗風情等等。
漢武帝是個非常迷信的人,他身邊總是圍繞著一群方士。今天建議他祭神,明天建議他拜廟,漢武帝就是受他們的糊弄,不停地東奔西跑。凡是有點神祗的地方,他都要去,管他靈驗不靈驗。司馬遷也就跟著他遊覽了許多不曾去過的地方,大大開闊了眼界。有一次他們去了崆峒山(今甘肅平涼市)祭神。崆峒山有〃道家第一山〃之稱,因為道家空空洞洞,清淨自然,所以得名。司馬遷早就聽說父親誇讚道家,對此地神往已久,這回總算是天隨人願了。
大多數時候,司馬遷還是身不由己的。一會兒被指派到東邊,一會兒被指派到西邊。以至於給好朋友回封信的時間都沒有。這從《報任安書》中可以知曉:〃……書辭宜答,會東從上來,又迫賤事,相見日淺,卒卒無須臾之間,得竭志意。〃意思是:您的信本應早日回覆,正趕上隨從皇上東巡歸來,又忙於一些瑣事,與您見面的機會較少,匆匆忙忙沒有半點空閒,能夠盡情陳述自己的心意。忙碌至此,一份年輕人的灑脫完全被漢武帝這隻老虎給沒收了。寫完這封信不久,他又迫於跟隨皇上到雍地去。
幸而人生時不時有一個休止符,供人小憩。司馬遷的公差總算告一段落,這時正趕上漢武帝要舉行封禪大典。這是一種古已有之的禮儀。一般來說〃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比如原本是姓〃張〃的當皇帝,現在是姓〃李〃的當皇帝時,就要去泰山祭拜。彷彿新皇帝是受命於天,該向老天爺表示答謝,並告太平,也趁機顯擺自己的功績。這可是百年難得一遇的禮儀。司馬遷很想去看,可是不巧他父親患重病,滯留於洛陽。司馬遷剛從西南出差回來又得匆匆趕到洛陽,去見父親最後一面。
當時的情景催人淚下。司馬談終於見著自己分離多日的愛子,頓時悲喜交加。他一方面傷心自己不能參加封禪大典,拉著司馬遷的手悲嘆道:〃如今漢武帝上接千年的傳統,去泰山封禪,而我卻不能跟著去,這是命啊!〃另外一方面,他更加傷心的是自己修訂史書的願望不能完成。於是,他接著說:〃我死了,你一定會接替我的崗位,成為太史令。你也知道太史令是幹嗎的,父親平生也一直想寫一本史書。我給你講過那麼多故事,這些都值得記載下來。以前是國家戰亂,史書丟失了不少。如今漢朝興起,天下統一了,出了那麼多明主賢君、忠臣義士,我作為史官卻未來得及記載,我死不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