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姆又發起了一波進攻,雖然沒有取得進球,但是還是給北愛爾蘭造成了巨大的危機,讓看臺上的英格蘭球迷興奮不已。

中場休息時,埃裡克森讚揚了球員們在球場上的作用,尤其是對紅叛軍三名球員。

在貝克漢姆調控節奏的時候,柯蒂斯和特里能夠更好的輔助他,兩人總能夠在貝克漢姆向前和左右路線被封堵的情況下,跑出位置來接應貝克漢姆,這一點是以前的坎貝爾和費迪南德所不具備的。

特里和柯蒂斯的策應讓貝克漢姆的組織顯得更加遊刃有餘,因為他可以很放心的信任隊友,知道自己就算面對封堵,至少還有身後可以有至少一個穩定的出球點。

由點及面,埃裡克森不得不承認,紅叛軍的戰術確實太強大了。

單單只是貝克漢姆一個點,前有卡卡回撤接應,後有特里和柯蒂斯,左右還有回撤的小小羅和羅本,上前的埃弗拉和科洛·圖雷,身旁還有埃辛,等於是到處都有接應點。

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人驚詫於,在紅叛軍的貝克漢姆傳球失誤率很少的原因,並不是因為他的傳球技術有多出神入化,而是因為他的接應點多了。

後場鐵三角的配合也讓埃裡克森感受到了煩惱,他相信,上半場酣暢淋漓的4:0絕對不是巧合,但到底是繼續沿用這套戰術和人員配置呢?還是進行區域性的調整和換人?

這肯定是埃裡克森接下來要頭疼的事情,可是在這場比賽,他沒有理由進行換人。

下半場易邊再戰後,英格蘭依舊牢牢掌控了場上的局勢,貝克漢姆有條不紊的控制著場上的節奏,快的時候,英格蘭可以打出摧枯拉朽的攻勢,慢的時候,英格蘭也可以頗有耐性的來回倒腳。

不過跟紅叛軍快慢有序,攻防轉換自如不同,英格蘭不管是從球員配合、傳接球技術細膩程度,還是從球員的整體節奏意識上來講,都不如紅叛軍,其中下半場在攻得興起的時候,球員們都把主教練的囑咐給忘記了,一味狂攻到底。

在6:0領先的情況下,北愛爾蘭面對英格蘭的狂攻,理智的選擇了全線退守,如果是有經驗的球隊,這時候應該打得更加耐性和沉穩,將北愛爾蘭誘出來打,可是英格蘭的這幫球員已經顧不上這些了。

打瘋了的前場攻擊球員一味的進攻,就彷彿恨不得在北愛爾蘭這塊鐵板上鑿出一個空檔,這也直接造成最後30分鐘,英格蘭球員在戰術執行力上的缺失,不再象之前那樣圍繞著貝克漢姆來運轉。

足球從來都不是單打獨鬥的遊戲,儘管在個人能力上,英格蘭要高出北愛爾蘭球員一籌,可是一旦陷入單兵作戰的泥沼,那任憑你個人技術再出色,都無法攻破北愛爾蘭人所築起的鋼鐵城牆。

反倒是北愛爾蘭,在下半場第77和第81分鐘,各有一次非常犀利的反擊,都是從兩條邊路殺進來,利用的就是阿什利·科爾和加里·內維爾上前助攻後所留下來的空檔,直接殺向英格蘭球門。

特里和柯蒂斯的中衛組合延續了在紅叛軍時的穩健和牢固,兩名球員及時的出現在關鍵位置,封堵了對方的進攻路線,兩次化解危機,避免英格蘭的丟球。

但是這兩次犀利的反擊也成為了英格蘭大勝下的暗影,尤其是在那之後,英格蘭就再也組織不起像樣的進攻,球員們在場上開始擔心丟球,進攻不敢再象之前那樣堅決,防守也變得有些患得患失。

幸好最後時刻,北愛爾蘭也失去了反撲的鬥志,雙方走過場式的結束了最後的10分鐘。

在主裁判吹響了比賽結束的哨聲,現場絕大部分英格蘭球迷都紛紛起身鼓掌,他們的掌聲並不是獻給梅開二度的魯尼和蘭帕德,也不是打進一球的傑拉德,而是獻給紅叛軍的三名球員,他們是這場比賽英格蘭取得勝利的大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