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能得到真正的和平。

謝幫主打定了以戰謀和的主意。

遼國有五京: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赤峰市林東鎮)、東京遼陽府(遼寧省遼陽市)、南京析津府(北京市)、中京大定府(內蒙古寧城縣)、西京大同府(山西省大同市),此時,遼主耶律洪基就坐鎮南京析津府,距離雁門關大約五百餘里,以戰馬急行軍的速度來計算,只需要六七個時辰(一個時辰等於兩小時)便能抵達雁門關。

謝幫主望著雁門關外的大好河山喃喃說道:“十數萬人,要在哪裡才能全部展開吶?不敢出城和敵軍野戰的軍隊,最終只能困死孤城!”

本著一人計短,二人計長的原則,謝幫主召開了個碰頭會,與會人員不但有各個門派的負責人,還有雁門關守軍將校。

當謝幫主把準備出城野戰遼軍的想法給大夥一說,人群裡頓時炸開了鍋。無論是大宋守軍還是武林豪俠都知道,遼軍騎兵厲害,在野外對上遼軍大隊,勝算幾乎為零。

更有宋軍將校不知內情,直接質問謝幫主說:“你算哪根蔥,也敢在軍國大事上指手畫腳。”

為了更好的達到統一排程的效果,謝幫主指示王小妹(王語嫣)在每個宋軍將校身上都打入一道生死符…!讓其明白,假如此戰不勝,迎接他們的將是一輩子生不如死的日子。

解決了內部團結問題,謝幫主這才丟擲了自己的計劃,第一步:派遣精銳小隊去營救蕭峰父子,全部以騎兵的形式前去。第二步:營救成功後,全數往雁門關方向撤退,引誘遼軍來攻。第三步:雁門關全體守軍並武林人士擇一最佳地點,以逸待勞,痛擊遼軍。

深知遼軍鐵騎戰力的吳長老忍不住開口勸道:“幫主,這辦法怕是行不通啊,就算我軍以逸待勞,佔據最佳地點,也未必能全勝遼軍鐵騎。自古以來,以步制騎都敗多勝少,何況雁門關守軍加上我等也不過才七萬之數,想要擊敗十萬遼軍鐵騎,這……”

謝幫主不以為然的說:“誰說咱們要以步制騎了,如果以步制步,以逸待勞,再加上地理優勢,你等以為勝算幾何?”

眾人不解,遼軍還能主動下馬和咱拼步戰不成,若說步戰,宋軍在當時是佔據絕對優勢的。

謝幫主胸有成竹的分析:“六七個時辰的連續追擊,想必遼軍那時已是人困馬乏,強弩之末,遇上突如其來的宋軍,怎麼的也要歇息片刻,等待後續人馬陸續到來,才能發起進攻。如果此時,我等能將事先參雜好巴豆等洩物、毒物的馬料,大範圍的散落在遼軍停留之處,軍馬長途奔襲,見了馬料,豈有不吃之理!如此一來,用不了多久,遼軍鐵騎不就自動變成步兵了嗎!到時候,宋軍大隊在前攻擊,武林同道在後方地域狹隘處設定路障,兩邊前後一夾,遼軍不敗也不可能了。”

這匪夷所繫的計謀一經說出,眾人都覺得大腦不夠用了,若真是如此,在野戰中擊敗遼軍也不是不可能。只是選擇何處地點至關重要,武林人士事前如何躲避遼軍的偵查也是個麻煩。

有了目標,接下來的就好辦了,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補充起來。

大理“工程兵”部隊的頭領範驊毛遂自薦,說讓武林高手隱蔽起來,躲過遼軍鐵騎偵查一事包在他們身上,只需要尋一隱蔽處,挖條地道,上面以木板泥土覆蓋,再加上天降積雪,路面溼滑,不利於遼騎偵查,想躲過遼軍的耳目還是比較有把握的。

又有雁門關宋軍守將建議,把決戰地點選在雁門關北面的關帝廟,理由有幾點,一個是關帝廟東面是一大片開闊地帶,足以容得下十萬鐵騎,遼軍到來,勢必在此排兵佈陣,我軍可提前將上萬石參了瀉藥、毒藥的馬料散落在這裡,上面以薄薄的積雪覆蓋。二是關帝廟本身是一個微微隆起的土坡,易於步兵居高臨下防守,就算遼軍一時半會馬力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