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比較體貼和理解,兩人之間也沒有生出什麼嫌隙。
還沒有秋收完地裡的莊稼,山丹就到了開學時間。
兩人返回學校的前一天,顧老師拿出300塊錢要給山丹,山丹死活不肯收,顧海平只好自己拿著。
兩人擠上像熱帶魚罐頭一樣的火車開始了返校的路。
那一天,兩人都早早起了床,顧媽媽幫做好了荷包蛋掛麵,兩人匆匆吃了一點,就開始往火車站趕。
縣城的火車站像個高山小哨所一樣,孤零零地立在鐵道旁,用一堵牆隔開了和縣區的距離,進站的人們透過一個大鐵門旁邊的小門進入,大鐵門上用一根粗大的鏽跡斑斑的鐵鏈子加一把牛頭大鎖一直鎖著,長年累月的風霜已經把鐵鏈子和鎖侵蝕的面目全非。
可以看出小站的蕭條。
售票室和值班室都在那所斑駁的白灰外牆的小站裡,隔著一扇汙了吧泅的玻璃窗,售票員有氣無力地應付著三三兩兩來買票的人。
也有零星幾個來詢問時刻的,售票員一副極不耐煩的表情。好在問詢的人大多是鄉下的農民,已經習慣了被人呼來喝去,尤其是被那些自認為是城裡人的小鎮上的工作人員,他們自以為的優越感給了這些淳樸的農民以更加強烈的壓迫感。使他們本來幾經風霜彎曲了的背更駝了。
他們每一張被蒙古高原的強烈陽光曬得古銅色的臉上透著的是滿滿的卑微。
雖然聽到的是呵斥和唾棄,但他們卑微的臉上始終掛著憨憨的笑容,那份包容或者說麻木已經深入了他們卑微的靈魂。
每一個人的臉上都像塗著一層多年積垢的塵土,看不出任何其他表情。
候車室是一間大約20平米的屋子,放著幾張早已分不清油漆顏色的木頭椅子。
在吱呀作響的破舊椅子上,或坐或躺著幾個無精打采的幾個候車的人,身邊是大包小包的編織袋。
在那個秋高氣爽,空氣清新的蒙古高原的早上,山丹和顧海平似乎走到了一個非洲的貧民窟,一派蕭瑟、頹廢的景象。
令人感受不到一絲絲活力。
山丹被這樣死氣沉沉的氛圍所感染,心中充滿了鬱悶。
顧海平說:“這是剛解放時候修的鐵路,開始時是唯一和呼市、包頭連線的道路,那時特別繁榮,有很多人靠火車生活。這裡出了名的燒雞就是靠火車出名的。”
看著山丹一臉的不屑,顧海平繼續說道:“你不信?不過自從公路修通,有了班車,這條鐵路就慢慢蕭條了起來。人們選擇更加快捷方便的汽車,而不再等著按時按點的火車了。經過這裡的都是慢車,每一個小站都會停靠,比班車慢了很多,並且都是窮人在坐,而且會特別擁擠。”
“那你幹嘛要選擇坐火車呢?”山丹有些不快。
“你不是沒坐過火車嗎?我想給你坐一次看看。”顧海平說。
“唉,在我的想象中,那飛馳的火車疾駛而過,代表著進步和速度。如今看這景象,令我對火車的美好向往和想象都毀滅了。火車怎麼可以是如此的破爛不堪和落後蕭條?你啊!”山丹有一些失落。
顧海平說:“火車是代表了進步和速度,但不是每一列火車都代表啊!這裡的火車恰恰代表了時過境遷之後的蕭條,你要不願意坐火車,要不我們去坐班車吧?”
“算了,來都來了就坐火車吧,火車不是還便宜呢?省了錢也算心理平衡了。”山丹故作瀟灑地說笑了一句。
其實山丹一直不喜歡人多、熱鬧、吵雜、喧囂的環境,她是個安靜的人,也喜歡安靜的環境和生活。
小時候,村裡過年辦大秧歌,小孩子、年輕人、甚至老人家都上場扭上一扭,唯獨山丹對此不感興趣。她不參加甚至連看都不看,那份沒有任何美感的吵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