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常洛在皇宮裡遭遇襲擊,但毫髮無傷。這極有可能是一招苦肉計,卻成功地迫使萬曆皇帝作出了讓步,最終福王朱常洵只能帶著無數的財寶以及兒子朱由崧到洛陽就藩,這一年朱由崧小朋友剛滿八歲。

但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朱由崧他們是到洛陽了,但他那位奶奶還在京城的皇宮裡,在萬曆皇帝駕崩後,接連兩場皇位之爭中,他那位奶奶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並牽出了大明的另外兩大奇案:紅丸案,移宮案。

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在晚明三大疑案裡的前兩個疑案中,甲方的主力是朱由松的奶奶鄭貴妃,乙方的主力則是以東林黨為首的大臣。

梃擊案的結果是將皇長子朱常洛推上了皇太子之位,福王朱常洵無奈地前往洛陽就藩。

紅丸案是剛登基一個月的朱常洛病重,鴻臚寺丞李可灼進獻紅丸。朱常洛服後死去。東林黨人懷疑是鄭貴妃唆使下毒,旋即展開了一系列的追查元兇的舉動。其間,黨爭與私仇夾雜其中,連坐罪死者甚眾,鄭貴妃被迫幽居於紫禁城一座寂寞的冷宮裡。

可以說,這三大疑案為南明的滅亡埋下了主要的因子。

這三大奇案本來與朱由崧同學無關,但李自成來了,先攻下洛陽,把他老子朱常洵的肉和鹿肉同煮了一鍋,取名“福祿宴”。

朱由崧躲在洛陽安國寺逃過了一劫,李自成大軍退走了後,逃出了洛陽城的朱由崧一路顛沛流離,先是逃到了懷慶。

流亡的生活使他對山川地理有了深切的體驗,也對當時的局勢能夠作出較為理性的判斷。

朱由崧在懷慶的時候曾經給崇禎皇帝上了一首奏疏,建議他這位堂兄要注重黃河的防禦,防止流寇威脅京師的東邊屏障。

能夠給朝廷上這樣的奏疏,可見朱由崧不是個簡單的白痴廢物。

崇禎十六年五月,朱由崧被正式冊封為福王,但因洛陽還被叛軍佔著,他只得在懷慶待著。

崇禎十七年,也就是今年一月,劉芳亮率領的大順軍偏師沿黃河東進,直逼懷慶,朱由崧只得繼續流亡,一路跑到了衛輝,在這裡他找到了一個親人,他的堂叔潞王朱常淓。

這位潞王朱常淓是萬曆皇帝的侄子,他的父親叫朱翊鏐,是萬曆皇帝唯一的同母弟弟,四歲冊封為潞王,萬曆十七年就藩河南衛輝府。一世潞王過世後由兒子朱常淓接班。

兩人一個是萬曆皇帝的親孫子,一個是親侄子。很親,可惜潞王也沒能給可憐的朱由崧同學提供避難所,因為劉芳亮這丫的一路追到衛輝來了。

沒辦法,叔倒倆只好捲鋪蓋一起南逃。

這個時候,李自成橫掃山西,劉芳亮的偏師則掃蕩河南,向京師合圍,叔侄倆逃亡的路上先後遇上開封的周王,汝寧的崇王世子朱慈爚。

嘆幾個遷嫡飄零,相逢處且休說故宮繁華,他鄉淪落。

得快點,聽說連徐州都被叛軍佔領了。

這風雨飄搖的時候,朱家的幾位子孫抱團取溫似的,一起乘船南逃,幾人又驚又急,在南逃的船上,周王不堪驚急勞累,竟撒手西去了,屍體到現在還沒下葬呢。

剩下朱由崧和堂叔堂侄逃到淮安,好在路振飛路總督是個好樣的,讓他們在杜光紹家吃上了一口熱飯,三人都逃命很久了,又累又怕,本打算先在淮安多歇幾天再說;

結果三月二十八日,突然傳來了京師城破,皇帝縊死的訊息,雖然這些訊息都是道聽途說,人云亦云,誰也不敢確實這些訊息是真是假,反正城裡謠言滿天飛就是了。

對於三個飄零的龍子鳳孫來說,這無疑是一個晴天霹靂,誰都知道,歷來王朝被武力推翻,下場最慘的就是原來的龍子鳳孫;

再高的官兒都可以投降,唯獨他們這些皇族嫡親連投降的機會都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