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流配”,只有重刑犯才能發配到這裡。唯一能讓長今感覺到王宮氣息的東西就是這塊匾額了。
官德亭是世宗大王時代的濟州牧使*(高麗時代以及之後的朝鮮時代管理各牧的正三品文職官員,牧是高麗和朝鮮時代的的地方行政區域——譯者注)辛淑晴修建的亭子,用來訓練士兵和修煉武藝。成宗時代的牧使楊瓚重修官德亭,並儲存至今。高麗時代以後,倭寇不斷入侵,殺人、放火、搶劫已是家常便飯,為了抵禦倭寇的侵襲,世宗19年設立了三城、九鎮、十水戰所、二十五烽火臺及三十八煙臺等防禦設施。
太宗16年設定牧使,分為東、西兩縣,東邊為旌義縣,西邊為大靜縣,由縣監進行管理。
濟州監營門前的庭院裡亂得就像一鍋熱粥。新任判官即將赴任,又是打掃衛生,又是準備食物,官員和官婢們裡裡外外忙個不停。監營的長官是觀察使,但是實質性的職責幾乎都由其手下判官承擔。
“我還以為你沉進海底了呢。說是挑水,結果一去不回,你到底在幹什麼呀。這裡不是有奉天水嗎,為什麼非要到那麼遠的地方去挑龍泉水?”
鄭氏發現了長今,嘖嘖地咂著舌頭嘮叨個沒完。她原本是貴族家的夫人,在守節期間與人私通,淪落為官婢。她比長今年紀大,所以長今想對她有禮貌,但她非常討厭別人把她當成貴族。那語氣彷彿在說,一個蕩婦不需要得到你的尊重。長今暗中猜測,與之私通的男人大概是個賤民。
“戶房找了你好幾次,問你宴會的食物準備得怎麼樣了。”
《大長今》第十三章離別(5)
聽說戶房找自己,長今沒有什麼特別的反應。監營之中,在觀察使手下還有中央任命的都事、判官和中軍等輔助官,一般民政事務由吏、戶、禮、兵、工、刑等六房負責,六房官吏全部來自地方百姓中間選拔的鄉吏。從第一眼看見長今起,刑房就對她垂涎三尺了。
“我說戶房找你,你幹什麼呢?你去看看光腮魚醬熟透了沒有。”
聽了這話,長今仍然無動於衷。什麼戶房不戶房的,就算我不去,他要有急事自然還會再來。長今先到廚房,把挑回來的水倒進水缸,然後來到醬缸臺前。看著這些大大小小的缸,長今首先想到一棵高大的松樹,接著又想到密密麻麻的醬缸,舉行醬祭的人們,以及每個盤子裡都盛得滿滿的大醬。所有的風景都喚起了長今對於韓尚宮的思念之情。
長今若有所思地掀起缸蓋,並沒有品嚐味道,就又把蓋子合上了。現在,長今對任何食物都沒有興趣,也討厭讓她想起韓尚宮的醬缸臺。長今準備趕快離開這個地方,耳邊竟然響起了歌聲。
“梨花月白三更天,啼血聲聲怨杜鵑,盡覺多情原是病,不關人事不成眠。”
這是丁尚宮唱過的時調。當時她和連生、昌伊一起聽丁尚宮的時調,是那樣的興致勃勃。心心念唸的人和事、想要重新擁有的回憶真是太多太多了,然而一切都是是徒勞的悲傷。
這裡的風令人厭惡。總在不知不覺中,風吹開了彷彿永不癒合的傷口,暴露在外。偶爾,莫名其妙的幻聽也會隨風飄來。
“長今啊,你是我的女兒……”
長今逃跑似的離開了醬缸臺,來到廚房後面,她看見一些為了宴會臨時搭起的遮陽篷,每一隻盤子裡都盛滿了海鮮和海草。濟州島淡水缺乏,因而不能種植水田,這裡的居民便以五穀代替大米,以海草代替蔬菜。儘量不用調味材料,保持食物原來的風味。因為地處熱帶,所以味道一般比較鹹。
鄭氏剔除了光腮魚的骨頭,然後加入大醬和醬油製作光腮魚片。大盤子裡堆滿了用來製作茗荷肉串的材料。長今也坐在一邊準備蕨菜湯,先用沸水焯一下嫩蕨菜,然後把煮熟的豬肉搗碎,以蔥、蒜、胡椒調味,放進煮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