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李靖已經做到了,現在如果馬上傳出捷報,李世民會知道他在更早的時候就捉拿了頡利,並且已與李靖聯手對抗北方敵人。兩名猛將的合作,難免會引發李世民的懷疑。

關鍵是,十幾年後,契丹會成為中原的威脅。

既然預感到了這個風險,就必須扼殺在搖籃中。

程處穆正準備爭論,林晨突然下令:“曾繼叔、劉瑾瑜、薛瑾軒,你們帶領士兵向東進發,夜襲奚族和契丹主力。”

“啊!”

“奚族!”

“契丹!”

將領們措手不及。

奚族和契丹都屬於小型部族,依附突厥,與高句麗有密切來往,又臣服於大唐,在兩者之間夾縫中生存。雖然北征有他們的兵馬,但不算大的威脅。如今即將班師回朝,為何要突然發起攻擊呢?

這並非北伐計劃的一部分。

“大將軍,攻打奚族、契丹並非原定計劃呀。”劉瑾瑜明白,以神威軍的強大,夜襲兩個部族肯定會重挫其主力,可為什麼這樣做,他不得而知。

“這是臨時的部署。一個月內漠南突厥將土崩瓦解,小部落不受壓抑,必會快速壯大的。幾十年後,必定出現新的突厥勢力,這時就應當趁著他們剛剛脫離突厥,力量最薄弱之時,給他們致命一擊。”

“此舉缺少合理的理由啊!”劉瑾瑜說。

“俘虜裡不是還有奚族和契丹人嗎?”林晨無所謂地回應,“唐朝大軍四處作戰,誤傷一些部落是難以避免的,況且這次我們只是針對他們的主力部隊。”

“說得沒錯。”

姚毅開口贊同,建議道:“當年漢朝攻擊匈奴,冠軍侯收復失地,將匈奴驅趕到漠北,然而不到十年,匈奴又重新崛起。東漢時期,燕然刻石,卻又被各部族反撲,柔然、突厥接連威脅中原。”

“大將軍,我願領兵參戰。” 力。

“的確如此,防患於未然是必要的。”鄭瑾澤附和。

接二連三,柴霖武、柴瑾威等將領表明立場,大家的戰意再次燃燒起來,齊聲道:“大將軍,請發號施令吧。”

“大將軍,如若出兵,至少派出三萬精兵分兵兩路。”劉瑾瑜建議,既然改變不了林晨的決定,他便主動策劃,並請戰道:“末將希望能親自領軍出征。”

入夜不久,長安城的城門剛關閉。

一個傳令的信使疾馳到北門,揚聲道:“喜報,定襄大捷!”

定襄大捷?

得到訊息,北門的將領迅速開啟城門,引領著信使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