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大人,出大事了,英國浸禮會傳教士李提摩太帶著一群洋傳教士到開封賑災,跟謝家福等一幫鄉紳起了衝突,被扭送到府衙來了,涉及到洋教的事情,非同小可,下官不敢擅自作主,故來請示。”
李經述一聽,這洋教士來救災,好事呀,怎麼會跟鄉紳們鬧起來了呢?連忙問,“李提摩太他們現在何處?”
李鶴年回答說:“謝家福等鄉紳情緒激動,要求傳教士們必須馬上離開河南,否則就暴力驅趕洋教士,他們就有生命危險。李提摩太等人也很固執,執意不肯離開河南,我怕洋人們在外有危險,把他們暫時請到大牢裡保護起來了。”
李經述一聽,大吃一驚,道:“李大人,你把他們請到大牢裡了?有這麼保護的嗎?這不是胡鬧嗎?洋教士好心來救災,你卻把他們關進大牢,這要傳出去,洋人會怎麼看中國人?會釀成重大外交事故!此前已有太多教案,讓家父焦頭爛額了!”
李鶴年說:“謝家福等一百多位鄉紳鬧得很兇,下官也是沒有辦法,才出此下策。”
李經述心想,滿清閉關鎖國兩百年,鄉紳地主和老百姓都被愚弄,以為洋人都是妖魔鬼怪,怪力亂神,非驅逐不可,但其實很多傳教士還是很友善的,他們很多人信仰堅定,是上帝的忠實信徒,對中國人還是懷有極大善意的,便說:“趕緊帶本官去大牢裡接他們出來,這樣才能顯出中國人的誠意。”
進到陰森灰暗的監牢裡,李經述見到一百來個衣衫襤褸、面黃肌瘦的農民,他們被關在一個充滿臭味的大牢裡,戴著沉重的枷鎖和腳鏈,於是順便問了一句:“怎麼這麼多犯人?”
李鶴年解釋說:“這些人都是目無王法,到大戶人家搶糧的農民,大災之年,不得不嚴刑峻法維持治安。”
李經述搖搖頭,對李鶴年說:“都放了吧。中國的農民最老實,不是活不下去了,不會幹這種事。他們當中很多是為了家人活命才去搶糧。朝廷救災不力,不能怪他們。一路上我們遇到不少這樣的人了。”
李鶴年點點頭,吩咐隨行的獄卒照辦,放了那些搶糧的農民。
李經述和袁世凱等一行人一直走到監牢最裡面一間乾淨點的牢房,才見到李提摩太等洋教士。
李提摩太站在大牢裡,並沒穿牧師的黑袍,而是穿了一件儒生最常穿的灰色長袍,腦袋後面還拖著一條假辮子,他胸前掛了一個銀色十字架,雙手放在胸前,正在祈禱,李經述抬手示意李鶴年等人停下腳步,安靜下來,等李提摩太祈禱完了再進去。
李經述看到李提摩太身處監牢還在祈禱,明白了在晚清時期,確實有一些人是真正靠信仰活著的。當時來華的洋教士中,很多是隨列強的利炮堅船來到中國尋找發財致富的機會,但也有很多教士,懷著毫無利己的動機,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當上帝的使者,憑藉其執著的精神傳播上帝的福音,以仁慈的善行來感化中國人,李提摩太就是這樣一位值得尊敬的牧師。
毫無疑問,無論是當時的清廷,還是鄉坤、老百姓,多受儒家三綱五常、禮義廉恥的文化影響,信佛教和道教的多,對基督教的教義,對這類真正的傳教士難以理解,也不歡迎。比如基督教有一條教義,足以讓中國人將所有傳教士拒之門外:當時無論是天主教還是新教,都對中國的祖先崇拜毫無顧忌地抨擊,認為這世上只能有耶穌一個“天父”,但中國人敬奉祖先,每到清明、七月半拜祭列祖列宗,是融入到每個人血液裡的傳統,是維繫家族關係的紐帶,不可能被任何文化改變。數典忘祖就是不孝,會被所有中國人唾棄!從中國近代史來看,中國貧苦的農民,親近教士,也只是想從教士那得到一些醫藥和物質救助。而一些地主鄉紳的儒家信仰更是根深蒂固,將洋教士視為“無君無父”的“魔鬼”,這種文化的差異和文明的衝突,是謝家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