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明朝的一甲進士,特別是狀元,絕大部分學行可稱,多以名臣、諍臣見諸史冊。

殿試之日,貢士們經過士兵檢查以後進入奉天殿,考場就在兩廡之內。

殿試是科舉的最後一站,也是考生最有把握的一次考核,最不濟也會落個三甲賜同進士。

正因為如此,考生們一般不會作弊的,而負責檢測計程車兵也很隨意。

殿試不像以前的考試,它的試題一般只有策論一道而已,考試時間不過兩個時辰。

考生不必帶乾糧、飲水以及其他的生活用品,他們甚至不需要帶任何的考試用品。

考生孑然而來,自然不可能帶有作弊用具!

皇帝臨軒策士,舉行隆重的開考儀式。文武百官如常朝侍立內外,皇帝升殿,鞭炮齊鳴,執事官舉策題放置案上,貢士朝案行五拜三口禮,而後,百官依次退出,貢士就位考試。

由於是皇帝親自主考,所以不設主、副考官,只設讀卷官和執事官。

能在考場是進行巡視的只有皇帝和監視官。

由專職計程車兵引領著,李凌終於到了屬於自己的考桌前面,核對過資訊無誤以後,士兵退了出去。

考桌上不只有試卷和答卷,而且筆墨紙硯以及草稿等全部齊備。

眾人坐下之後就開始翻閱試卷,各人臉上的表情不一,有的竊喜,有的沮喪。人生百態,在此刻盡顯。

李凌也開啟了試卷,發現是一道和錄取官員相關的制策:

朕稽古名事者而畏神,人趨事以歷知,日運不息,歲運無已,雖在寢食,未嘗忘其所以。

由是大輔人君,福臻黎庶。所以名世者為此也。朕自登基以來,官遵古制,律仿舊章,孜孜求賢,數用不當。有能者委以腹心,或面從而誌異;有德者授以祿位,或無所建明;中材下士寡廉鮮恥,不能克己。

若此無已,奈何為治。爾諸文士當進學之秋,既承朕命,悉乃心力,立身揚名,在斯始舉。其條陳之。

朝廷最關心的是要錄取德才兼備的官員。

制策中就突出地提出了這一問題,明確強調了此前選官中存在的弊端:即能力強的人中有和朝廷不一心的;品德好的人,在工作上卻無建樹;能力與品德都一般的人,則多“寡廉鮮恥,不能克己”者。

讓貢士們圍繞這一主題,從理論上回答應對,並就所存在的現實問題提出建議、對策。

這種策論已經是老生常談了,其實歷界會試甚至是鄉試偶爾都會出現這樣的命題。幾乎所有的考生以前都做過類似的命題,大家在文字修飾上都下過一翻功夫,至於能不能入得皇帝法眼,就看各自的觀點是否合乎閱卷人的心意了。

大凡皇帝一般都喜歡任用賢良,考生所有做的就是羅列出具體鑑別人才的方法,幫助朝廷選舉出真正有賢德的人。

李凌做為穿越者,畢竟比其他考生多了幾百年的“遠見”,正所謂沒有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

他對各種選舉方式以及其利弊還是有所耳聞的。

但是李凌卻沒有立即動筆做答,而是先打了草稿,將自己的觀點逐一列出,在心中反覆思考了數次這次動手。

為的就是做到一氣呵成,保持卷面整潔。

大家對殿試滿懷希望,沒有想到皇帝竟然出了一個常見的題目,有些考生搖頭嘆息,有人卻是歡喜之色躍然臉上。

許多考生一見是自己拿手的題目,他們異常速度的開始答題。

只是做事情急噪了未免就會出現差池,一個考生心花怒放的進行答卷的時候卻出現了意外。

“糟糕,多了一個墨點!”。一個考生突然喊了起來,聲音比平時不只高了幾個分貝。

他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