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個喪,話說回、民十分講究整潔和衛生,死後後人一邊唸經一邊為其擦拭身體,整理好遺容之後,便用‘克番’(阿拉伯語音譯,為殮衣的意思)裹好,外族人以及沒有沐浴過的族人是不能瞻仰儀容的,這是對死者的不尊重,而這裡講的克番是一方白布,雖然後來我知道這好像不是正統的穆斯林習俗,但我家那邊確實如此。
裹好之後,便由親屬將其搬進一個簡易的棺材裡面,這棺材不同咱們平時講的棺材,而是一個大木頭盒子,長方形,看上去很是簡單整潔,也符合了這個民俗的習慣,要說正統的習俗,他們應該講的是‘三曰必葬’,不講時辰,且葬禮從不宴客,但是現在時代不同了,人死之後也停不了三曰,所以這次呂全友才會來的如此匆忙,而且他對我說,喪禮之後,家屬還是會在酒店擺上幾桌的,我問他為啥,呂全友笑了一下,然後對我說,不宴客哪來的隨禮錢啊,沒隨禮錢,那以前自己給朋友同事們隨的禮不白隨了麼?
他這話很有道理,似乎真的就是這樣,要知道隨份子這種事情就是一進一出,出去多少反正以後還能回來,要不然真的就很不划算了。
不多時,只見那門開了,院子裡的人們都安靜了下來,只見呂全友帶著那些死者家屬們走進了院子裡,然後在呂全友的指揮下,對著對著天抬手,對在場的人做了殯禮,然後由幾個人抬著那棺材,緩慢的走出了院子。
不撒紙錢也不哭泣,一切動作都這麼的安靜,以至於我心中都感到了一絲詭異,傳統上來講,要把棺材一直抬到墓地,但是現在不同了,還是用了車,車隊直接駛向了回、族墓地。
回、族人死後,是不可以火化的,這個政斧也管不著,在知道了這件事後,我又想起了之前那小村中發生的挖墳事件,這讓我心中怎麼能不感慨?在這個社會,當真是人人平等的麼?看來投胎真的是門技術活兒,要是哪姜老太太是個回子的話,那你看看誰還敢挖她的墳?
她真的投錯胎了,我心裡想著。
這片墓地很大,不像一般的墓地那樣講究什麼風水什麼環境,墳墓更沒有三六九等之分,什麼兩萬八背陰,六萬八朝陽,十二萬八家族形式的墓都沒有,打遠看去,那些墳墓如出一轍。他們的習俗中,沒有任何的陪葬品,而且講究葬制平等,管你生前多麼的富有,但是死後卻一視同仁,甚至,連副棺材都沒有。
親屬們挖了個墓穴狀的土坑,留土做了枕頭,然後將死者平放在裡面,然後呂全友跪在了墳北頭開始唸經,他念經的樣子不敢馬虎,表情莊嚴,語氣低沉,而那些家屬跪在了他的對面,送葬的人們站著,一聲不吭,念罷了經行罷了禮之後,這才開始填土掩埋,喪事就此結束,這個時候,已經是曰落西山,馬上就要黑天了,偌大個**墓地裡面,人很多,呂全友抽空走到了我的近前,然後對著我說道:“等著急了吧。”
我搖了搖頭,然後對著他說:“沒事兒,正好開開眼界。”
呂全友笑著對我小聲的說:“這有啥好開眼界的,我一個月要來好幾趟,我發現我就跟一陰陽先生差不多,每次都悶死了,好在這裡環境不錯,所以唸經的時候只好查鳥來打發時間。”
我說他剛才唸經的時候為啥眼神迷離呢,感情他根本就沒把這事往心裡去啊,我苦笑了一下,心想著這小子也不怕遭報應,不過這裡的環境好像真的挺不錯的,樹上的鳥窩不少,鳥叫的聲音很好聽,還有那邊,那邊…………?!
就在我隨意的轉頭望著兩旁環境的時候,忽然,我瞧見北面遠處一座墳後掠過了一個身影,夕陽之下,那個人有些駝背,一身黑衣,正在這片墓地裡面轉悠,而這個人,我怎麼看怎麼眼熟。
忽然,我的心跳加速,馬天順!!
我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