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腹中濁氣九次後,閉目,叩齒三十六通,以

斂心神;以指捻揉兩目外內毗,並按鼻樑兩側、擦耳摩面。然後,舌抵上顎,

待口中津液滿口則下嚥入胃中。如此三咽後,兩目內視,耳不外聽,雙手握

固,身心完全放鬆,始可進行以下操練。

2。淘氣法:當空腹時,仰臥,兩拳置胸前兩|乳中間,兩膝屈曲豎起,背

部及臀部挺起離床,以鼻吸氣,吸滿即閉氣不息,同時鼓動氣海中內氣,使

之自內向外運轉,閉氣至極則以口呵出。如此作九遍或十八遍。然後行調氣

法。

3。調氣法:以鼻緩緩吸氣,再以口緩緩吐氣,吸氣吐氣皆不可聞到聲響。

如此一吸一吐為一次,可作五次、七次或九次,以使氣平和。然後行嚥氣法。

4。嚥氣法:當吐氣時,氣海中的內氣隨吐氣而向上直至喉中,待吐之極

則閉口。咽津,男子從左、女子從右下行,使津液之下汩汩然有聲,直達氣

海(臍下三寸)。初練者,氣道不暢,可手摩胸腹以助氣液下行。一般每閉

口一次,可連咽三次氣津,接著用行氣法。初練者只能咽一次氣津,隨即用

()好看的txt電子書

行氣法,待久練氣道通暢,方可逐漸增加連咽的次數。

5。行氣法:意想丹田後有兩|穴通督脈,當嚥氣至下丹田時,意想內氣進

入二|穴,兩條白氣沿督脈直上泥丸,佈散腦中,直至每根頭髮。而後經面部,

下頸項,至兩肩,從兩手臂外側下達手指,又從手臂內側返至胸部,經中丹

田(心區)佈散五臟,然後迴歸下丹田。再直下至外生殖器,復分兩路,經

大腿、兩膝、小腿、踝關節,直達足心湧泉。此時雙拳鬆開展指,並想象身

中所有的濁惡邪氣,積滯瘀血等被內氣盪滌一淨,從手腳指趾端而出,謂之

“散氣”。如此為行功一遍,作畢可以調氣法使氣平和後,亦可再行第二遍。

以上述五法為基礎,有此基礎後,又可行以下數法:

6。煉氣法:寬衣散發,仰臥,舒展手腳,先用調氣法,既而嚥氣,咽畢

閉氣不息,冥心絕想,任內氣自由流通。當閉氣至極,則緩緩吐氣,若覺氣

喘即用調氣法,待氣息平和再如上法煉氣,如此十遍。初習者氣未通,可逐

漸增加煉氣數遍,多可至五十遍。當煉氣至遍身汗出,是得效之徵,此時,

須安心和氣,靜臥片刻,不可起身吹風。本法不必每日操練,一般須在自覺

身體狀況良好時進行;若身心欠和,肢體乏力,昏昏欲睡之時則不可操練本

法。

7。委氣法:於體氣和平,身心調暢之時進行。或坐、或臥,目不外視,

耳不外聽,無思無慮,寂寂沉沉,如調氣法鼻吸口呼,任其自然;一段時間

後,當自身有氣從周身毛孔出散時,則不再以口吐氣。修習純熟則行、住、

坐、臥皆可行之。

8。閉氣法:當修養不慎或偶患疾病時,須速入密室,兩手握固,先調氣,

繼嚥氣,然後閉氣不息;何處有疾,即以意運氣至病處攻之,閉氣至極即緩

緩開口吐氣;然後再嚥氣、閉氣,以意運氣至病處攻之,閉氣至極即緩緩開

口吐氣;然後再嚥氣、閉氣,以意運氣攻病處。若氣急則調氣,氣平和後再

閉氣攻疾,可連續進行二十至五十次,直至患病處汗出即止。如果病未減輕,

則須於每日半夜至清晨閉氣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