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苦的都是天下黎民。”
楊元慶點點頭,這個他也深有感觸,但是沒有辦法,為了天下統一,他就必須打下去,這時,楊元慶忽然想到一件事,對裴敏秋道:“到秋天科舉前你提醒我一件事,到時候會有一個叫皇甫喬的年輕人來參加科舉,我可能會忘記,你幫我記住。”
“嗯!我會記住,只是這皇甫喬是誰?”裴敏秋疑惑地問道。
“一個故人之子,我答應過他,給他兒子一個前途。”
第五十八章 穩住李唐
次日上午,晉陽宮紫微閣內,楊元慶召開了軍國會議,河北戰役即將拉開,這一次隋軍將投入傾國之軍,以對抗竇建德三十萬大軍。
“各位大臣,目前隋軍共有十七萬軍隊,考慮到必要的邊境防禦,隋軍不可能把所有軍隊都投入到河北戰役,但為了確保河北戰役的勝利,至少要投入十四萬軍隊,這樣,留在河東和邊境只有三萬人,防禦的壓力很大。”
會議上,十幾名重臣分坐兩列,楊元慶坐在正面,他注視著五位相國和各部寺的主官,緩緩對眾人道:“我有兩個方案,一個方案是在河東募兵五萬,投入到邊境的防禦,另一個方案是暫不募兵,用懷柔手段穩住敵人,我想聽一聽大家的意見。”
議事堂內十分安靜,眾人都在默默沉思,楊元慶向蘇威微微點頭,“蘇相國,你是朝中元老,你先說吧!”
或許是人越老,虛榮心越強的緣故,楊元慶的尊重讓蘇威心中著實得意,昨天下午,楊元慶已經把今天的議事內容傳給了大家,每個人昨晚都考慮過了,蘇威也考慮了一夜,雖然他虛榮心極強,但僅從政務而言,蘇威有著豐富的經驗,看問題也比較透徹。
蘇威捋須沉吟一下道:“老臣昨晚也考慮了很久,如果是冬天發動這場戰役,募兵其實無妨,但現在正是春耕大忙之時,家家戶戶都在忙碌著耕田種地,同時還要負責翻耕軍田,如果現在募軍,可能並不是很妥當。”
其實這也是楊元慶擔憂,此時正值春耕大忙,農業是一國穩定之根本,如果因募兵耽誤的春耕,影響農業,造成糧食減產,這樣會得不償失楊元慶不僅僅是軍事統帥,他更是攝政王、尚書令,他不能只考慮戰爭,民生對他而言也極其重要。
突厥方面隋朝已經和突厥處羅可汗達成了和解,暫時解除了北方的威脅,而南面的王世充正和李密交戰,他們都無暇北顧,對隋朝威脅最大的還是關隴的唐軍。
儘管隋唐已達成了和解協議,但楊元慶已得到訊息,李世民在西平郡大敗梁師都,西秦四萬大軍已經投降梁師都**而亡唐朝已經平定了西部大患他們會不會趁隋軍和竇建德在河北大戰的機會撕毀協議,發動進攻,這令楊元慶感到擔憂。
旁邊裴矩明白楊元慶的擔憂,他微微笑道:“唐朝畢竟不是竇建德和李密那種梟雄勢力,只考慮利益而不考慮影響,他們畢竟是一個正式王朝,他們是以朝廷的名義和我們達成和解協議,他不會輕易自毀名譽如果他們撕毀協議,他們會失信於天下,天下人何以再相信他們?”
杜如晦笑著介面道:“我也贊成蘇相國和裴相國之言唐朝雖然平定了梁師都之亂,但並不意味著他們就可以發動對東方的戰爭,相反,我認為他們之所以和我們簽訂和解協議,並不是因為薛舉或者梁師都之亂,而是他們也急於恢復生產,穩定內部局勢,攘外必先安內,他們至少需要半年多時間才能穩定住內部局勢,所以支撐用懷柔手段穩住唐朝,而不要急於募兵,另外,可以把主要兵力集中在河東郡,這樣就算唐朝冒天下之大不韙,撕毀和解協議,那他們也只能向關北六郡進軍,而傷不到河東主體,對我們損失也不大。”
眾人一一建議,意見都漸漸統一,現在唐朝的威脅並不大,沒有必要為募兵而影響春耕,楊元慶也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