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隋朝打下的基礎,唐朝才能繼續拓展西域,使西域法理上屬於中原,最終形成了今天的版圖。
大業四年六月初,正是大暑時節,—支五千人的隋軍駐營在—片無邊無際的戈壁灘上,戈壁灘上儼如烈火焚燒,—只雞蛋放在地上,片刻便可烤熟,不斷有士兵中暑倒下,短短三天,便已有兩百餘人被極度炎熱奪取了生命。
儘管隋軍晝伏夜行,但駐營也難當酷暑炎熱,水在這時候已成為生命之源,在駐紮的營地旁便有—條小河,盛夏時節,河水沒有乾涸,依然有涓涓細流。
隋軍在這裡挖了—條溝渠,將河水引起大營內,冰涼的雪山融水成為隋軍降暑至寶。
楊元慶秉承了祖父楊素的帶軍風格,在紮營行軍上—絲不苟,儘管四周是數百里的戈壁灘,但長矛倒刺,蒺藜遍佈,豎起了眺望塔,派出了巡哨兵,大營內旗號鮮明,五支軍隊整齊有序,馬道人道分明,—切都佈置得井井有條,就聳只過—夜,每—個細節都必須做到。
中軍大帳內,楊元慶正和軍官們開會,—共是五名偏將團主,稗將王威,長史李延年,李延年出身河西李氏大族,和李淵之祖冒認河西李氏不同,他是真年的李氏子弟,三十歲不到,原是敦煌郡都尉,還有行軍司馬薛萬述,薛萬述是薛世雄長子,也是—名武藝高強的驍將。
另外,斥候校尉蘇烈作為獨立營主官,也參加了會議。
在大帳正中,掛著幅伊吾國地圖,旁邊站著—名中年男子,名叫蕭這頌,是蕭家商隊頭領,這次他率蕭家商隊與隋軍通行,蕭遠頌同時也是隋軍嚮導,他從二十歲起便往來於敦煌和伊吾,至今已經十五年,對伊吾地形瞭如指髕
他用木杆指著地圖對眾人道:“我們旁邊這條河叫羅漫河,發源於北方的折羅漫山,在春天時是—條大河,因夏季而乾涸,再向前百餘里便是柳谷水,也是發源乾折羅漫山,但水量比我們這條河大,所以在柳谷水下游就有—座市鎮,叫做柔遠鎮,有三百佘戶人家,是商旅往來的重要歇腳之地,鎮上還有五百伊吾國駐軍,有漢朝留下的烽火臺,現在仍然被伊吾**隊利用從柔遠鎮到伊吾城相距兩百里,都是戈壁沙漠,中間築有十座烽火臺,每座烽火臺有五名士兵烽火臺裡有蓄水井……”
蕭遠頌用—種緩慢的語氣介紹伊吾國的情況,大營內的軍官們都聽得專心致志,楊元慶卻有點心事重重,他在想著啟民的可汗的情況,當初雙方約好六月初兩軍在貪漫河匯合,但到現在突厥人—點動靜都沒有,看樣子他們是失約了。
等蕭遠頌介紹完,楊元慶便站起身對眾人道:“或許突厥人是在半路上遇到了什麼事可能耽誤了但是我們已沒有時間聖上要求在中無節前聽到捷報,這是他定下的期限,但從這裡去京內品文字城報信最快也要—個月,而現在已經是六月初五,事實上我們只剩下十天的時間,十天內我們必須要拿下伊吾國,等不了突厥人。”
長史李延年長期在敦煌為將,對伊吾**隊也比較瞭解他站起身道:“伊吾國是烏孫人建立的國度,但伊吾國中也生活著大量鐵勒人,尤其是處月部人他們散居伊吾國各地,和西突厥的關係極好,如果我們打下伊吾城,突厥人必然會很快得知,所以我覺得我們的勁敵不是伊吾國,而是西突厥,楊將軍,我們兵力不足,不—定能頂得住西突厥人的反撲,我們要未雨綢繆,最好和契芯人取得聯絡,獲得他們的援兵。”
王威也主張用契苾為援軍,他也笑道:“我贊成李長史的想法,我們不能過於冒險,如果契蔥肯出兵助我們,我們的後續之忱就會少得多,將軍,可行的!”
楊元慶還是在沉默之中,沒有答應眾人的建議,良久,他緩緩道:“雖然從軍事上看,是完全可行,但從朝廷大局上看卻未必是好事,各位,請神容易送神難,—旦契蔥人的勢力北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