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山東,關隴雖然人口眾多,但楊總管是裴家之婿,是關隴貴族之敵,取關隴並不明智,而且奪取關內諸郡極容易引起皇帝的警覺,而榆樹郡也屬於河套平原,土地肥沃,人口稀少,且南有沙漠阻隔,北有大青山和長城護衛,突厥鐵騎難以入內,總管可將大量北逃之民安置在這裡,同時佔據此地也不容易被朝廷察覺,更重要是,這裡是通向河東、河北的跳板,一旦中原大亂,總管便可率軍迅速進入河北,佔據幽州,得幽燕之地,便有了爭霸天下的根基,又有山東士族支援,何樂而不為?所以我的意見就只有一條,取關內之民,佔河套之地。”

魏徵的一席話不僅深合楊元慶之意,同時也令王縣丞佩服得五體投地,他現在相信了,總管請魏徵去豐州,不是烤酒,而是考試。

。。。。。。。

楊元慶帶魏徵回到五原郡,但沒有立刻重用他,而是任命他為九原縣主薄,參與籌備即將在一個月後舉行的秋試,這是豐州的規矩,也是楊元慶的規矩,任何大才之人,先試用三個月,然後再重新安排職務。

第十六章 資源危機

從大利城視察回來,總管府長史杜如晦和幕僚皇甫詡立刻找到了楊元慶,給他帶來一個重要情報。

“總管,我剛得到訊息,朝廷已經停止我們一切物資的撥付,而且也禁止商隊前來豐州貿易。”

房間裡,杜如晦向楊元慶彙報事態的進展,豐州自從駐軍以來,一直都是靠朝廷撥付錢糧,現在朝廷中斷了錢糧撥付和民間貿易,無疑是開始對豐州進行嚴厲制裁。

楊元慶揹著手走了幾步,又問:“杜長史認為此舉會對豐州有什麼影響?”

杜如晦曾主管過五原郡政務,對五原郡的經濟情況很瞭解,他想了想便道:“其實從大業七年開始,我們的糧食便能自給,這也是當初移民開發河套的主要目的,讓軍隊糧食能自給,畢竟長途運糧不便,另外家家戶戶都有麻田,布匹也可以自給,雖然不產綢緞,但我認為影響不大,關鍵是鹽、茶葉和生鐵,這三樣東西禁運對我們的影響很大。”

這時,旁邊的皇甫詡介面道:“其實鹽也不是問題,越過我們西面的烏蘭沙漠,大約五百里外,就有一處鹽池,叫青蘭鹽池,那裡的鹽儲量豐富,完全可以滿足我們的需求,不過茶葉和生鐵確實是個大問題。”

楊元慶考慮更多是生鐵問題,茶葉沒有就不喝茶,他們也不是草原胡人,離不開茶葉,倒是生鐵是戰略物資,軍隊的兵器、盔甲都需要生鐵,戰爭對生鐵的消耗量極大,他們目前的多餘裝備只有從遼東帶回來的四萬套兵甲,如果再想擴軍,就辦不到了。

目前豐州除了正規軍外,還有二十萬民團,這二十萬民團只有八萬件普通兵器,並且沒有盔甲,按照楊元慶的想法,最好是二十萬人全部武裝起來,和正規軍一樣,有一副完整的兵甲,不僅可以防禦突厥,而且也能成為他爭奪天下的本錢。

他沉吟良久,又問:“那匠人呢?我們是否有足夠的鐵匠和兵甲匠?”這也是楊元慶極為關心的事情,豐州軍中並沒有軍器匠,所有的裝備都是由朝廷統一配置。

杜如晦和皇甫詡對望一眼,他們已經好幾年不接觸地方政務,對這方面不太瞭解了。

“這個可能需要問一問崔郡丞他們。”

楊元慶立刻吩咐一名親兵,“去把崔郡丞請來,另外把張司馬也叫來。”

張司馬便是總管府司馬張庭,跟隨楊元慶多年,三十餘歲,精明能幹,是楊元慶的心腹之一,他主管軍中兵甲,就在總管府辦公,他先到了,片刻五原郡郡丞崔君素也匆匆趕來。

楊元慶便把情況告訴了他們,其實崔君素已經知道朝廷禁運之事,他笑了笑道:“將軍不用擔心匠人,五原郡人口都是從內地遷來,裡面至少有數千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