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著“致太平”的旗號鼓動黔首造反呢?唯一的解釋就是有一門學派不能以本來面目見人,卻又極富入世之心,同時還不被道、儒、法三家接受。滿足這三個條件的似乎也只有墨家一派而已。
王韞這會兒的介紹一方面證實了太平道的核心思想來自墨家。另一方面也從解釋了墨家為何難以被統治者接受的一些原因。至少在蔡吉看來甘忠可那樣的方士根本不懂帝王之心。試想同樣是毛遂自薦。法家跑上來說,“權制斷於君則威,吾有強國之策若干……”道家、儒家跑來說,“天人合一,君上乃赤帝子化身,吾願……”太平道的跑來說,“吾乃赤精子化身,來助爾……”如此不識時務,被儒家下黑手,也就不足為奇了。當然蔡吉也知太平道不會就此善罷甘休。否則也就不會有黃巾之亂爆發。所以她抬手示意王韞繼續說下去。
王韞見蔡吉並沒流露出對太平道借鬼神之名干政的反感,便繼續向其講述道。“數年後,成帝薨哀帝繼位,國事益加不堪。哀帝久病不起,甘忠可弟子夏良賀說服大臣李尋等人再次以太平道勸說天子。哀帝為求病癒,遂下令改號為‘陳聖劉太平皇帝’。夏良賀、李尋等人得勢後,便以太平道推行變法,整肅朝綱。然而朝中計程車大夫卻對太平道大肆攻擊。加之哀帝久病不愈。夏良賀等人最終皆被奸佞所害。”
“以太平道推行變法?莫不是照搬墨學?”蔡吉好奇地問道。
“尋常術士怎懂治國,自是以墨學為準。”王韞毫不避諱地承認道。
蔡吉點了點頭問道,“後來呢?”
“自此之後太平道上下便斷絕了輔佐漢室之心。墨家則以此為戒。重修《包圓太平經》,改名為《太平清領道》,並與《太平要術》合併成《太平經》。直至桓、靈二帝亂政,朝綱再次不振,大賢良師與墨家矩子馬元義合謀推翻漢室,建立黃天神國。按雙方議定之計,大賢良師在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招兵買馬,聯絡信徒。馬矩子游走於朝廷顯貴之間為太平道安插細作。如此這般潛心佈置十年,大賢良師得兵百萬,馬矩子亦得中常侍封謂、徐奉等京師官吏為內應。雙方約定光和七年三月初五,大賢良師自八州起兵舉事,馬矩子率墨家子弟潛入京師刺殺朝中要員,如此裡應外合一舉推翻大漢王朝!直到……”王韞說到這兒,原本擱在膝蓋上的雙手握成了拳頭,微微顫抖起來,
“直到濟陰人周唐向官府告發了馬元義。”蔡吉替王韞說出了最後的結局。在蔡吉的印象中馬元義一直以來都以黃巾大方首領的身份出現於各類史籍與小說之中。但相比其他黃巾大方首領,馬元義的權利明顯要大得多。他不僅享有“神上使”之名,還統領荊、揚兩州大方,並且獨自策劃實施了雒陽計劃。如果說此人以墨家矩子的身份與張角一起策劃了黃巾起義,倒也說得過去。
王韞耳聽蔡吉提起叛徒周唐,不禁攥緊拳頭,咬牙切齒道,“是!光和七年二月十五,周唐上書朝廷告發馬矩子。大將軍何進親率羽林軍和五校營軍師,包圍封謂、徐奉府邸,逮捕眾墨家子弟。馬矩子重傷被俘,數日後被處以車裂之刑。城內其餘黃巾眾亦被官軍一併斬殺殆盡。”
王韞說到這段已哽咽不成聲。而接下來張角提早起兵等事件蔡吉早已了熟於心。所以她並沒有催促王韞說下去。而是在心中感嘆墨家太過注重暗殺。試問從古至今又有哪一派勢力是靠暗殺奪天下、坐天下的?如此這般做派註定難成大事!不過蔡吉沒有將她的這些想法說出口,而是等王韞情緒穩定之後,轉而向其問道,“那林郎君可是馬元義弟子?”
“是。光和七年初林郎君正在冀州為大賢良師籌集糧草,故未隨馬矩子入京。”王韞點頭答道,“吾等起事失敗後,也多虧林郎君借豪強之勢從中斡旋,才得以逃脫官府追捕。”
“替張角籌糧?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