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王公子看,如那葵、竹的建築,那泥磚、煤爐的發明,那帶洗澡、茅坑的客棧等等,讓王公子大開了一次眼界。
隨著對雷曉飛了解的深入,王公子也像每一個初認識雷曉飛的人一樣驚心,這年輕人才多大,怎麼可能有此成就?在多個行業中,都能擁有領先的技能。單是這畫舫酒樓,如果是由他一手一腳設計和建造的話,他的建築水平已是大華的頂級。眼前所見所聞的一切,加上他在“文華閣”的幾項發明,這年輕人已足比任何一個大學士,不,比大華所有的大學士加起來,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最後,當王公子知道了“合作社”晚餐的名單後,馬上對身旁的文武做了個眼色。文武領會地告退辦事去了。
這頓晚宴,由踏入雅間開始,又讓王公子大開了N次眼界。
雅間那清雅宜人的裝飾,那人性化的配置,那無微不至的服務,已讓王公子大為震驚,這一切,真真切切地給了他賓至如歸的感受,令他懷疑自己正置身自己的家中。
王公子進房後,巡視了一番房中與周邊的環境,又有了一種新的感受,就是領會了畫舫懸掛的那副對聯中,那“坐聽潮起潮落,笑看雲舒雲卷”的境界。
隨後那邊吃邊上菜的就餐模式,那節目新穎的歌舞,那邊吃邊看錶演的雙重享受,都給王公子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震撼,而最讓他震撼的還是那桌上的美食。
雖然桌上的美食都是用粗陶的碟子盛裝,但這些粗陶碟子卻是做成各種形狀,如裝魚的碟子是蛋形的,盛菜的碟子是圓形的,拼盤的碟子是四方形的,這些碟子座落有致地擺放在桌上,已讓人賞心悅目。
桌子的桌面,是兩層的,由兩個一大一小兩個圓臺面組成。大的檯面上放著客人用的茶杯、碗、筷子、調味料等等,小的檯面上就放著菜。讓人咄咄稱奇的是,小的檯面竟會轉動,這樣,客人就能把每一道菜都轉到自己面前才夾,吃起來方便多了。
這個異形的碟子和旋轉的檯面,都是雷曉飛近期的傑作。
當代的製陶技術落後,細陶的東西,只是幾個官窯才能燒出,所以少得可憐,物稀當然就貴了,細陶可是在當時貴重堪比黃金的東西,哪是酒樓用得起的呢?雷曉飛就只好在形狀上想辦法改進,讓碟子別那麼千篇一律,增添一些美感。
而旋轉的檯面發明,說來還多得張真人和洪七公兩個“老頑童”。一次,也是“合作社”聚餐,張真人和洪七公被安排坐對面,那次,雷曉飛做了道“珍珠丸子”的新菜,那精心製作的丸子,就如珍珠般大,丸子更因沾上調味料而特滑,要很小心才能夾得起。張真人和洪七公兩個“老頑童”,為了方便自己吃,就爭著把這碟丸子往自己面前拖,差點還弄到了“降龍十八掌”對“太極拳”。
自從這次爭菜後,雷曉飛就再也不會安排兩人分開坐。但這並不是解決的好辦法,有他們兩個“老頑童”在時,他們自己喜歡吃的菜,鐵定要拉到面前,旁人就不好意思伸筷子到他們面前夾菜。
雷曉飛見了這副情景,想起了前世的茶樓中,大的桌子都會用上一個轉盤,來方便客人就餐。於是,他就著手製作旋轉臺面。
前世茶樓的轉盤多用玻璃作盤,在底下放一個大滾珠軸承就行,說來簡單,但在當前的條件下,要做並不容易,先是沒有玻璃,雷曉飛只好用木板拼成盤子,而軸承就更不用說了,還不知多少千年後才發明,雷曉飛只好做了張特製的“車刀”,用“土車床”加工一批木頭滾珠,然後放在一個特製的木架上,支承起盤子,才讓盤子成了轉盤。
這轉盤跟前世茶樓中的轉盤比,當然就沒有那麼滑溜好用,但卻也達到了使用目的。並且成了當代一創舉。
桌上的菜,就更讓王公子吃得停不住口。菜上桌時,那一道道擺得像藝術品般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