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攤的想法,本來是雷曉飛計劃實施在“合作社”裡的一步棋,但現在既然計劃趕不上變化了,就只好把這金點子讓給了丐幫。這個雷曉飛已在番山墟實踐過,並已取得成功的做法,在穗城也當然奏效,而且還效果很好。第一天下來,丐幫的收入,比平日增添了一百多兩銀子。
接著,雷曉飛與洪七公他們一起,先後組織了宵夜和早餐的上市。
宵夜攤檔開設不多,由街邊小攤的流動小車兼任,只是在一些妓院、說書場等寥寥幾個有夜生活的場所附近開設。宵夜的內容主要以糖水、小吃、雲吞麵為主。
早餐只在試行的階段,所以早餐攤檔也沒有多開,只是在穗城的每個角落,疏落地開了十多家,而且規模也不大。雷曉飛此舉,志在探試市場和宣傳,準備等到大眾接受後,才大張旗鼓地大搞。
這了配合這在當代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早餐上市,雷曉飛還做了一齣戲。他叫丐幫的人打扮後,輪著在這些早餐攤檔吃早餐,讓攤檔保證看上去紅火。同時,雷曉飛還讓一班丐幫的幫眾,到熱鬧的地方,裝作若無其事地宣傳,把雷曉飛傳授的為什麼要吃早餐的理念,悄悄地灌輸給眾人。
這兩個專案開檔後,雷曉飛又帶著丐幫的木工們,開始投入了黃包車、手推車和畜力車的製作中。
第324章初上規模
雷曉飛先著手製作的是手推車,因為三種車中,手推車最為簡單,雷曉飛就是要先從簡單的做起,積累經驗後再做複雜的。
手推車,雷曉飛參照前世家鄉叫“大板車”的手推車形狀製作。“大板車”是雷曉飛前世家鄉五、六十年代的常用運輸工具,那時候,因為汽車少得可憐,很多運輸的場合,都是用“大板車”。雷曉飛還聽他上一輩的人說過,他們市曾組織過市民,推“大板車”裝石頭運到鄰市去支援,雖說鄰市與他所以的市只隔二十多公里,但對於從小就騎腳踏車上學的雷曉飛來說,走二十多公里的路都不敢想象,更不用說還是推幾百斤的東西走。由此也可見了“大板車”在當時的普及。
雷曉飛雖然沒有推過“大板車”,但他小時候在鄉下還是見過這歷史的產物。長大學了機械後,這“大板車”的原理對他來說,就簡單之極啦。
“大板車”顧名思義,就是用大塊板釘成車箱的車。雷曉飛前世見的“大板車”,車箱有一米多寬,二米多長。雷曉飛考慮到穗城的街道並不寬敞,就準備把他現在做的手推車的車箱縮小,只做一米寬,一米五長,車箱也學前世一樣,做成可以拆裝的,方便上下貨。
車箱做起來難度不大,雷曉飛就把它讓丐幫的木工做,自己則考慮最難做、最關鍵的輪子部分的製作。
“大板車”用的輪子是像腳踏車一樣的鋼圈、鋼線加上橡膠胎的輪,串起兩邊輪子的是鐵棒,支承車箱的是軸承。這些東西在當代都沒有,雷曉飛只能挖空心思尋找替用物。
車輪在當前這個原料缺乏的年代,只能用木製作了;而串連兩隻車輪的軸,也只能用木棍代替;沒有軸承,就只好用木加工一個軸承座,然後在木棍代替的軸中,加工一級軸承位,頂替軸承用,這也是沒辦法中的辦法,最多是找耐磨一點的木加工這個部分,勤些加油,讓它沒有那麼易磨損。
材料想好後,加工的難題又來了,軸、軸承這些替用件的加工雖說不易,但雷曉飛勝在有“土車床”,還可以應付,而車輪的製作就麻煩了。為了省力,雷曉飛設計的輪子有八百毫米的直徑,也就是說,要做成輪子,就要做一個八百毫米直徑的大圓木餅。
這樣龐大的加工件,就算放在雷曉飛的前世,也不好找裝置加工,如果用車床加工的話,這樣的直徑,只有“地車”(立式車床)才能勝任,而用其它的裝置呢?雷曉飛一時也想不到用什麼裝置加工合適。如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