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還有武裝能與之抗衡,就是番山墟這個南方第一關卡了。
番山墟在行政上雖然屬穗城管制,但在軍事上卻由兵部直管。前南粵剌史清楚,自己統管的兵力雖然是番山墟的兩倍有多,但番山墟的城堅牆厚,如果自己以這兩倍多的兵力去攻打,肯定就吃力不討好。
番山墟的行政、軍事兩位主官,又是忠心耿耿的保皇派,他用上了壓制和拉攏的手段,也沒有得逞。而在穗城這個郡治,又有一個巡察史丹楓壓制著他,讓他更不能隨心所欲。於是,他就想到了向別處借力來擴充自己勢力的方法。
大陸這邊的陳姓家族,當然就大力支援前南粵剌史了,他們翻查族譜後,發現了他們的家族有個分支在暹羅,而且,透過了解後,他們還知道了在暹羅的陳姓家族中,竟有人入了暹羅皇宮當上了皇儲的儲妃。
大陸這邊的陳姓家族就派人與暹羅那邊聯絡上,後來,還透過儲妃,與暹羅的皇儲見上了面。
暹羅其時,是國王制,暹羅的國王只生有一子一女。暹羅的國王見自己的年事已高,就策立了兒子為皇儲。也就是說,暹羅皇儲,這個已確定的暹羅皇位繼承人,相當於大華皇太子的地位。
因為暹羅的國王年老多病而少理朝政,暹羅皇儲基本已經掌握了暹羅的軍政大權。
暹羅當前的經濟環境也很差,它們那裡也像大華最南方的那個海島差不多,現在居住有百萬人左右,地理環境也是山多海多農田少。再加上經年不絕的颱風和海嘯,讓那裡的居民生活更是苦不堪言。
暹羅皇儲年輕氣盛,又才上了位,想有一番表現,於是,在以儲妃為首的陳姓家族唆使之下,就生出了侵略大華來謀求發展的念頭。
暹羅皇儲與前南粵剌史幾次相商之後,終於達成了協議。前南粵剌史在忠王的授意之下,同意了暹羅皇儲在出兵打下了番山墟之後,就把番山墟以南的地方,劃分為暹羅佔一半,海島、大陸和暹羅的三大陳姓家族合佔一半。
達成了協議後,南粵剌史就想到了要借暹羅高手和丐幫叛徒來殺丹楓奪權的毒計。誰知這條毒計不但給雷曉飛所破,還累得他丟了官,導致這次協作流產。
後來,忠王的勢力雖然在皇太子聽雷曉飛讓步的意見後,控制了穗城,但雷曉飛組織的丐幫霸市和提議的番山墟自立,讓穗城變成了雞肋,忠王這方在穗城沒有作為之下,只好又與暹羅協作,發動了這次戰爭。
第600章千頭萬緒
得知這場戰爭的來龍去脈後,雷曉飛在慨嘆君主制的弊端之餘,更為忠王的做法而不齒。兄弟鬩牆,請外人幫忙已是不智;為了自己的私慾,棄國家、人民的利益不顧,那更就是豬狗不如。
不齒歸不齒,那些都是皇家的事,還不到雷曉飛來管,他只能心懷不忿地暗下咒罵幾聲就吧。極力處理好當前番山墟的處境,才是他現在當務之急的事。
雷曉飛親自審訊的叛軍第二號人物,還真如雷曉飛的所料,是叛軍的軍師,人稱陳軍師。
瞭解了戰事的來由後,雷曉飛又詳細地向陳軍師瞭解了他們生活那個海島的狀況。
大華領土上最南方的那個大海島,應該就是雷曉飛前世的海南島。在當時,大華官方對這個地方的稱謂是天南島,象徵著它是在大華這片天最南面的意思。但海島上的居民卻稱他們居住的地方為水尾島。
水尾,是南粵這一帶的俗語,它的原意是指水的盡頭,而暗含的意思卻是形容沒有出路,也就是說,海島上的居民因為生活困苦,對這片土地已經絕望。
在雷曉飛前世的記憶中,海南島是一塊富饒的魚米之鄉,那裡土地肥沃,海產豐盛,應該足夠有讓幾十萬人過上富足生活的資源,肯定是由於那裡當代的生產落後,以致不能自給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