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雷曉飛只會吃,不會裹,當然就由雷嬸代勞了。

這幾樣新奇食品的橫空出世,讓鄰里街坊對雷曉飛更加敬重,也令他在這裡的聲望也直追胡醫師和林先生。鄰里街坊們對雷曉飛曾說過,三個月讓洪彪來食店幫工的豪言,也相信了大半。畢竟,雷小哥的廚藝是擺著的,況且,雷小哥給這裡的人的印象是屢創奇蹟,所以再創一個奇蹟也是常事。

胡醫師成了麵館的常客,只要不出診,他就坐鎮麵館,每出新菜他都當仁不讓地第一個嘗試。不過,他每次試菜後,都會提出中肯的意見和建議,所以雷曉飛也樂意讓他試嘗,借他那見多識廣的意見和建議來調整菜式、口味。

林先生對雷曉飛的態度也有了三百六十度的轉變,看他時目光多了些許欣賞,招呼和說話時也和藹親近了很多。

對於雷曉飛的出色表現,林採微的心情就複雜多了,既有想不通,又有崇拜,還有一絲妒忌。想不通的是和她同齡的雷曉飛腦袋中怎會有這麼多古靈精怪的想法?而這些想法又是那麼實用。崇拜的是雷曉飛的能幹,什麼平常東西到他手裡,都能變出不平常的另一種東西,建屋如此,做菜也如此。那一絲妒忌的是現在贊她手巧的人越來越少了,而幾乎人人都贊雷曉飛,雷曉飛的風頭完全蓋過了她,雖然兩人的手藝不同類,但雷曉飛的創舉也太令人驚歎了。

林採微很多時候恨不得扒開雷曉飛的腦袋,看看裡面究竟是什麼構造。現在雷曉飛除了張天牛以外,又多了一個“跟屁蟲”,是林採微抱著好奇的心理,一有空就跟著他轉。

第30章開張前奏

隨著開張的日子臨近,雷嬸告訴了雷曉飛,開張的那天要宴請這裡所有的街坊鄰里。

這裡的街坊鄰里連雷叔他們一共有十八人,要坐兩桌,而麵館現在除了麵條和滷味夠這麼多人吃以外,再也沒有其它的原料。雷曉飛正為這“無米之炊”而頭痛,他手頭上的錢已用了七七八八,真是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

直到了開張的前一天,街坊鄰里陸續送來了禮,雷曉飛的“無米之炊”才迎刃而解。原來古時候的人送禮是送實物,不像現代人那樣送“紅包”。

先送禮過來的是林採微,她代林先生送來了一面大旗,旗的布料很高階,雷曉飛也不知是綢還是緞,布料是杏黃色,很鮮豔,上面寫著一個龍飛鳳舞的斗大的“食”字,很顯眼,如果掛在食店的高處,相信一兩裡以外都可以看到。

雷曉飛收到這份禮後,大喜過望,食店以後又多了一個招牌。當他展開彩旗,想看什麼樣掛時,卻皺起了眉。原來古時候的旗都是像前世的獎旗一樣豎著掛的,旗子這樣掛法掛在外面的話,就得不到迎風招展的效果。雷曉飛想把它改成和前世的旗一樣橫掛,他把這個想法跟林採微說出,林採微雖不明所以,但也答應了雷曉飛的要求,馬上拿回去改。

胡醫師送來了一本中藥滋補類的手抄食經,說是皇帝的御用食經,他年輕時從皇宮裡抄來的。雷曉飛翻了翻,書記載著一些滋補類的菜譜和湯水,相當於雷曉飛前世時的“藥膳”,這方面正好是雷曉飛的弱項,他連忙謝過胡醫師,胡醫師卻笑道:“這書放在我那裡是浪費,送給了你,我以後就多了口福。”

哦,原來人老成精的胡醫師,心裡的算盤撥打得賊精。

王木匠送來兩隻鴨;趙屠夫送來幾斤牛肉、一副牛雜和幾根牛骨;孫伯送來了幾條自己捕的大魚和一筐菜;燒陶的錢師傅送來了幾件雷曉飛曾請他做的廚房用的陶器。

金婆婆也叫了兒子洪彪回來。洪彪要送錢做禮,雷嬸堅辭不收,洪彪就自作主張到墟里買了幾隻雞送過來。

張鐵匠收到宴請通知後,就開始發愁,為送什麼禮而發愁。天氣越來越冷,過往的旅人也越來越少,鋪子裡基本上沒有什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