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解決了洗澡間和廁所後,豪華房的裝修就大功告成。雷曉飛做好了這間豪華樣板房的裝修後,就把餘下的豪華房裝修工作交給了木匠們,他自己抽身到李村去組織進行“雙搶”的工作。
“雙搶”就是搶收和搶插,是農民一年中最艱苦的日子。農民要在十幾天中,完成收割和插田的工作,這樣才能趕緊晚造農作物的種植季節。今年,李村的人還多了一個改造泥土的任務,所以時間更顯緊迫。
今年李村的早造農作物,因為有了雷大人發明的水車灌溉,收成明顯要好於往年,估計畝產達到五百斤左右。李村的村民都為豐收而眉笑眼開,大家鉚足勁投入“雙搶”中,所以,基本上也不需要怎麼組織,雷大人只是讓試點小組的成員一人負責一隊,自己與李和在現場進行排程就行。
李村能動的人都出動了,收割的收割、運輸的運輸,脫顆的脫顆,曬穀的曬穀,還有一些休弱的村民也加入送茶遞水的行列,一時間全村的人都投入了熱火朝天的勞動中。
因為看到了未來生活的美好情景,使村民們的勞動熱情空前高漲,導致李村的“雙搶”進度飛快,只用五天,搶收的工作已基本完成,所有已脫顆的當地人叫“粟”的農作物和部分稻穀,堆滿了村前村後晾曬。
接著,李村的人們又緊張地投入了改造泥土的工作中。
雷曉飛讓村民把湖底泥敲碎,然後均勻地撒到水田裡。這工作,又花費了李村全體村民三天的工夫。
改造泥土的工作完成後,就是犁田、耕田、插秧、施肥,直到這一系列農活幹完,“雙搶”才告一段落,雷大人在這“雙搶”期間,一直與李村的村民同吃同住,贏得了村民人由衷的愛戴,加上雷大人平易近人,沒有一點當官的架子,更讓村民與他打成一片,連李村的小孩子也不拘束他,把他當成了一位和藹可親的大哥哥。
這個晚造,雷曉飛成功地說服了李村的人用大部分的水田種植水稻。雷曉飛把種水稻這個設想說出時,李村的人因一直是以“粟”為主糧,所以沒有過這樣的先例,大夥都猶豫不決。後來,一是雷曉飛承諾了全部包銷這一造的水稻,二是看早造的“粟”已足夠李村人一年的糧食,再加上對雷曉飛這個年輕大人的無條件信任,李村的人才應承了下來。
雷曉飛之所以讓李村種水稻,是為了將來“合作社”的酒樓打算。因為當時的人都不以水稻為主糧,以致市場上的稻米少得可憐。而雷曉飛計劃建造的“合作社”酒樓,要像番山墟那邊一樣,推出“狗汁澆飯”和“竹筒飯”等等。並且,“合作社”現在的食品加工場已推出了粽子,這些都米制品都需要用稻米來製作,所以,雷曉飛要未雨綢繆。
“雙搶”完後,就進入了農閒時間,農民這段時間裡基本沒有什麼事幹,只是保證秧苗有足夠的水分,到時除除草、施施肥,就可以等收成了。
雷曉飛現在先想到的是水田的灌溉問題。大湖的水已放幹,他組織挖的水溝裡再也沒有水,現在是時候要修建從清江引水到水溝裡的水車了。因為大湖已是時候注水了,李村的水田不久後也需要水來灌溉。
靠水流衝力運轉的水車,雷曉飛只是在前世的電視中見過和在一些旅遊點離遠望過,因已日久,他也只是記得一個模糊的輪廓。機械工出身的他雖然清楚箇中的簡單原理,但如果真正製作的話,很多資料還需要驗證,比如那斜附在大圓輪上的竹筒,斜多少度最佳?不夠斜就兜不到水,太斜了又不能把竹筒中的水倒淨。所以當務之急是要取得這些資料,在沒有參照的情況下,要獲取資料的最好方法當然是實踐了。於是雷曉飛就著手做水車模型,以驗證其中資料。
雷曉飛花了兩天的工夫,做了一個精緻的水車模型,拿到引山泉水到客棧的水槽上試驗,透過幾次的除錯後,終於取得了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