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在市集某處見面。

番山墟依山靠河而建,它的一邊傍著一列連綿起伏的在南方來說算大的山脈上,而另一邊依著一條流水湍急大河,讓人一眼就看出了它位置的險要。番山墟建築和雷曉飛在前世電視裡見到的古代城池一模一樣,它的城牆前挖有一條四、五米寬的護城河,護城河裡的水嘩嘩直流,是一般護城河少見的活水,而且河還深不見底;城牆高達五、六米,用南方常見的麻石壘建,顯得厚實穩固,讓人一眼就看出了它的堅固和易守難攻。

雷曉飛和張天牛來到護城河前,沿著早已放下、並有幾個兵丁看守的吊橋,走入墟里。走過吊橋不遠,就是市集,這時,天才微亮,但市集已經人聲鼎沸。因為番山墟是方圓幾十裡中最大的墟集,今天又是趕集日,所以墟中一派繁榮,買的人、賣的人、看的人都很多。集市的入口處全是一些臨時的地攤,應該是人們自發擺賣的地方,有些類似前世的“走鬼”檔口。交易的多是自產的農事副產品,地裡種的、山中挖的、水裡捕的……應有盡有。

第13章行業考察

雷曉飛跟著張天牛饒有興趣地從集市入口逐一逛起。遇到他認為有必要知道價錢的東西,他會停下問問價,套套銷售狀況;碰到他不認識的東西,他就跟人家打聽個詳細,瞭解東西的出處、用途和價格;看見沒見過的事物,他更是駐足看個完整才挪步。走完了這些臨時的地攤,雷曉飛估計用了差不多一小時。

地攤過後是商鋪。一條用五六塊麻石並排鋪成的、大約有三米寬的街,串起兩旁一間間兩層高的商鋪,商鋪全是深長型的舊式建築,門面掛塊招牌簡單地寫著店名和經營專案,如;王記酒鋪、李麻子雜貨鋪等等;幾乎所有商鋪大門後都設了一個櫃檯擺放貨物,讓人站在街上就可以清楚店裡的底細。

這條街的商鋪可能已經概括了當時大多數的經營專案,最多的是賣日用品,賣瓦器的、賣油鹽的、賣布的、賣胭脂水粉的……五花八門。雷曉飛一一照逛不誤,該問的還是問,該看的也一樣看。

逛了一會,張天牛有點不自在了,全集市的人的眼光好像都集中圍著他們倆轉,準確地說是圍著雷曉飛轉,人們正奇怪哪裡跑出了一個穿著古怪衣服、頭髮也另類的怪物,而雷曉飛不知是不知道,還是不理會,照樣神情自若地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張天牛雖是個愣小子,但畢竟沒有見過什麼大場面,在這眾目睽睽之下,有點架不住了,急走幾步,拉開與雷曉飛的距離。

街並不長,張天牛很快就走到了盡頭,他停住腳步回頭一看,沒有見到雷曉飛。張天牛當時嚇得一跳,心裡暗暗地責怪起自己來:自己是負責給飛哥帶路的,現在卻把飛哥給丟下了,全怪自己剛才為了面子而躲避眾人的目光時,走急了。枉飛哥平時待我這麼好,如果飛哥真的走丟了,我以後哪有面子再見飛哥了。想到這裡,張天牛急忙往回走,去尋找雷曉飛。

幸好,這條街沒有叉路,雷曉飛那別樹一幟的衣服也很好認,張天牛回走不久,就看到了雷曉飛,他正在專心致志地看人家交易大米。

米鋪門前,兩個壯漢正費力地抬著一杆大秤,秤勾勾著一隻應該是裝滿米的大麻袋,秤桿有小孩手臂那麼粗,秤砣像碗那麼大,一位帳房先生裝束的人正在看秤,兩個壯漢已開始直喘粗氣了,帳房先生才慢吞吞地報秤:一百八十五斤。雷曉飛看到秤砣已差不多推到秤桿尾部,而抬秤的繩子也是近尾部那道關,也就是說,這桿秤的稱重量已經接近極限,最大稱重量應該不超過二百斤。雷曉飛心想:重過二百斤的整件貨物是否有更大的秤去稱呢?那再重的整件貨物呢?不知是否用“曹衝稱象”的方法解決?

正在雷曉飛聯想翩翩時,張天牛拉住雷曉飛就走,邊走邊說:“約林姑姑的時間到了,再不去林姑姑就要久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