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家裡手,最低也是一個軍事發燒友,所以太史慈說出的辦法立時讓他們明白了其中的好處,登時對太史慈更加的崇拜起來,太史慈卻心中好笑,這方法當然也不是他的發明,而是春秋戰國時秦人的軍功制度,當年秦始皇就是憑藉這套軍功制度把秦人訓練得如狼似虎的,每一個秦人在擊殺敵人時都知道自己立功越多,對自己的家人幫助越大,因為戰爭這東西變幻無常,誰也不敢說自己在戰場上就可以永遠不出意外,對於士兵來講,給他們一些犒勞當然重要,可是他們卻就絕對不會珍惜,你就是在立了再多的功,賞你了再多的錢,你一旦戰死沙場,這些東西就全無意義,你的家人卻會因此無人照顧,飢寒交迫,甚至流落街頭,但是太史慈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只要一想到即便自己戰死後,家人還會衣食無憂,這些士兵就會想立功想瘋了?
原來如此!每個人心中都有了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一時間,一股夾雜著佩服和頓悟的不知名的情緒在所有聽眾心中潛滋暗長起來。
太史慈笑吟吟地看著眼前醍醐灌頂的眾人,心中歡喜,因為他已經把軍功制度制定的標準和一些先進的軍事理念灌輸給了這些日後的青州將軍們,當然,太史慈根本不怕別人有樣學樣,剽竊了自己的這一套去,因為青州軍的軍功制度的改革是建立在青州無比強大的經濟基礎上的,試問別人哪有這樣的經濟實力去養一支正規軍和承認戰死的將士的家人的世襲權力?更何況,這軍功制度中還有許多的細節問題,諸如一家多子,誰繼承世襲軍功,就必須有優先被徵兵入伍的權利和義務等等,太史慈當然不會開誠佈公到把所有改革計劃都說出來的程度。
在一片如雷的掌聲中,太史慈上完了自己在五德院的第一課,才一下來,就被眾多的古代“粉絲”所包圍,弄得他是一身大汗,好不容易才脫身,才要離開時,卻看見兩個文人在眾人的後面張望,顯然是因為剛才眾人擁擠,沒有得到和自己親近的機會,太史慈本欲過去,結果見到兩人,卻不由得放慢了腳步,站在前面面色紅潤,一身黑色衣服的在中年文士長得眉清目秀,雖然一看便知已有三十歲左右的年紀,但是那年少時的翩翩風度卻完整無遺的保留了下來,後面的少年文士只有十七八歲,不過卻是文武兼備的模樣,面色白皙,目若朗星,一臉的英姿勃勃,此二人的神情氣度大異常人,一看便知不是一般的人物。太史慈轉過頭來問問在自己身後的大發明家馬鈞認不認識這兩人,結果馬鈞大搖其頭,表示從未見過兩人。難道是三國曆史上不得了的人物?此時,太史慈不由得好奇心大起,略一思索,向兩人走去。
客氣道:“兩位先生也是我青州學院的老師又或者學生嗎?”兩人沒有想到太史慈會注意到他們兩人,不由得一陣發愣,忘記答話。
那年輕人先反應過來道:“回刺史大人的話,我兩人從徐州來,這位兄臺乃是徐州彭城人,姓張名昭,字子布;小子乃是臨淮東城人。叫魯肅,字子敬。”
什麼!一時間太史慈的眼睛瞪得大無可大,沒想到眼前的兩人竟然是歷史上江東的兩位重臣,這兩個人是什麼樣的人才,太史慈實在是太清楚了,說起內政的話,張昭的本領絕對不會比管寧差多少,說到行軍打仗魯肅也全不弱於周瑜周公瑾,說到大局觀更是在周瑜之上。若是自己可以把這兩人收服的話,那對自己的幫助實在是太大了,現在自己身邊可以出謀劃策的人很少,郭嘉一直在外漂泊,東奔西跑、獨當一面,已經很累了,更何況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