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的那個女人叫沈清秋,也是一同來下鄉的知青,比原主晚來了半年。

沈清秋剛來的時候,正趕上春種,春種雖然不如秋收那麼勞累,但也好不到哪裡去,尤其是對於沈清秋這種以前從沒做過農活。

雖然大隊長對於他們這些新來的知青還算照顧,給他們安排的都是比較輕鬆的活,但仍然讓沈清秋一天下來,渾身就像散了架似的。

尤其是知青院裡的伙食,更是讓她無法接受。

雖說農村不缺菜吃,畢竟家家戶戶都有自留地,就連知青院也不例外。

再說了,就算是沒有自留地,這不是還背靠大山嗎?

各種野菜山貨,只要勤奮一些,總不會餓肚子的。

然而,也僅僅是不會餓肚子而已。

春天的時候自留地裡的菜還沒有長好,自然是以山上的野菜為主,但因為缺少油水和調料,野菜的味道並不好。

要知道野菜這個東西,要想好吃是需要大油水的,加了鹽的水煮野菜,那味道自然可想而知

甚至因為這些知青們不會處理,吃起來還有點拉嗓子。

雖然這種伙食並不是只有他一個人在吃,大家吃的都是同一種東西,但仍然讓沈清秋怨念滿滿。

跟她一起下鄉的還有三人,但其他三人的家庭條件比沈清秋都要好一些,尤其是那個新來的男知青,竟然還帶了一罐油汪汪的辣椒醬。

另外兩位女知青,因為手裡不缺錢,也能偶爾從村民手裡買個雞蛋什麼的改善一下伙食。

沈清秋就打起了那個男知青的主意,然而,哪怕她自認為自己長得不錯,卻沒想到那個男知青對她的示好視而不見,甚至有一次對她的主動,不但明言拒絕,還讓她自重!

知青院裡的男知青原本就不多,總共也不過是四個而已,除了這個新來的知青外,還有一個正在跟同院的女知青談戀愛,而剩下的兩個男知青,其中有一個就是原主了。

沈清秋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之後,發現也就是原主比較好說話,而且手頭也比較寬裕,於是他就打上了原主的主意。

更何況在這個只有10人的知青院裡,原主是知青小隊長,如果有了原主的照顧,沈清秋相信自己的日子會好過很多。

於是她轉而打上了原主的主意,在原主面前裝可憐裝柔弱,還裝出一副對原主一見鍾情,繼而情根深種的樣子。

都說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層紗,在沈清秋的攻勢下,原主開始妥協了,時不時的就弄點好東西給她。

就比如這一次梁朝明來的時候,那飯盒裡裝的是兩個煮雞蛋,還有原主用一個生雞蛋換來的一勺子辣椒醬。

如果沈清秋真的是在跟原主談戀愛也就罷了,給自家物件弄點好東西吃,那也無可厚非。

可問題是沈清秋壓根看不上原主,她這麼做也不過就是為了利用原主改善生活而已。

也就只有原主這個傻子,還真的把沈清秋當成了自己的物件。

眼看著兩人的年齡越來越大,原主提出了結婚的要求,但卻被沈清秋以各種理由拖延著,一直到高考的訊息傳來。

他們全院的知青無一例外參加了高考,只可惜卻沒有一個人考中,這一下沈清秋就更有理由了,她拉著原主一起復習,說什麼兩人等考上大學,回到城裡再結婚。

原主雖然對她的這個說法有些不滿,但卻因為本身老好人的性子,還是勉為其難的接受了。

沈清秋以原主物件的身份自居,將大多數的農活以及知青院裡輪到她乾的活都推給了原主,上工的時候還磨洋工,保持體力,下工回來之後就捧著書看。

原主倒是也想複習,但時間上卻沒有那麼多。

於是等到第二年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