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說打獵,去山上找吃的,縣城又不是不靠山。

到時候年輕力壯的可以去打散工掙錢,老弱婦孺就可以到附近山上去挖野菜,找山貨。

而且,要論安全,哪裡的山都一樣。

最後,一起走的有八戶,共148人,最少的一戶9人,最多的一戶21口人。

梁家就是人口最多的那戶。

梁爺爺,梁奶奶老兩口,還有他們的四個兒子,四個兒媳。

大伯家有三個兒子,最大的已經成親,媳婦還有了身孕,不算沒出生的兒子,大房有六口人。

二伯也有三個兒子,不過還沒到成親的年紀,也就是說,二房有五口人。

四叔有兩個兒子,所以四房有四口人。

至於他們三房,也是四口人,一兒一女,兒子就是梁朝明,女兒就是梁福寶。

這個時候都講究個父母在不分家,所以就沒幾戶人口少的。

這八戶中,也包括了村長一家。

一群人趁著天還早,浩浩蕩蕩往縣城走。

各家的家當被燒的燒,被搶的搶,還有的已經被砸爛了,所以幾乎人人都是空著手。

也沒什麼代步工具,只能靠步行。

老弱婦孺不少,所以走的也不快。

梁朝明見這樣不是辦法,這麼多人,走到縣城怕不是得大下午了?

就跟梁爺爺提議,能不能先每戶出兩個壯勞力走快點,進城去安頓。

梁爺爺一聽,就去找村長商量去了。

沒一會回來,各家出2~3人,先行進城安頓。

梁家是梁四叔和大房的大哥梁朝吉。

梁家孫輩的排名是一起論的,並不是各房論各房的。

在九個孫子中,?朝明排行老五。

大房的三個兒子中有兩個比他大,二房的兩個兒子也都比他大,所以他就排在了中間的位置。

梁朝明見沒有自己的份,就去央求梁爺爺,說什麼也要跟著一起去~~到時候見機行事,說不定還能幫上點什麼忙。

畢竟他可不是個真正的孩子,雖然這具身體是稚嫩了點,但他穿越了這麼多世界,靈魂都能算的上是個老妖怪了,社會經驗什麼的,這一家的人都加起來,恐怕也沒他一個人豐富。

梁朝明執意要去,梁爺爺最後也同意了,只是讓他聽四叔和大哥的話,進了城不要亂跑。

梁朝明自然是滿口答應~~先答應下來再說。

一群身強力壯的人,走起來自然就快了。

先頭部隊來了縣城外,就分成了兩路。

一路是要進城去租房子的,一路則是要在城外找破廟或廢棄的屋子什麼的,能暫時歇腳的地方。

村長的大兒子也跟著一起來了。

他除了來找房子之外,還有一個任務,那就是到縣衙裡去報官。

不管怎麼說,他們村裡要進城的有100多口人呢,總得先去縣太爺那裡報備一聲,免得被誤會了。

而且村長的兒子心裡還抱著一種僥倖,萬一縣太爺一怒之下安排人去剿匪呢!

梁四叔懷裡揣著梁奶奶給他的五兩銀子,跟著村長的兒子來到了縣衙旁邊的牙行~~這家牙行是隸屬於官府的。

梁家的人口眾多,得租一間大點的院子,要不然他們這一群人也住不開。

梁四叔倒是不擔心生計的問題,誰讓他們家男丁多呢!

挑來挑去,最後租了個有十幾間房子的大院子。

交了房租,簽了契約,梁四叔帶著梁朝明在這裡打掃衛生,梁大哥則去城外迎接一家子,要不然他們進了城也找不到租的房子在哪裡。

這家宅子蠻大的,5間正房,東廂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