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麼叫做成佛的方法呢?”
什麼叫做成佛的方法?悟道,悟道悟到沒有一點東西,但還不能一無所有。佛是無法可得,住在無相中。因為,真是大成就的人,絕對的謙和,謙和到非常平實,什麼都沒有。真正的佛不認為自己是佛,真正的聖人,不認為自己是聖人,所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如果你有一個佛法的觀念存在,你已經著相了,說得好聽是著相了,不好聽是著魔了。這就是金剛經的特點,所謂大般若經,智慧高到極點,一點痕跡不留。看似簡單,實則深奧。一個大家,要是他覺得自己的確是大家,他已經完了,他已經是“假大”了。所以一個真正了不起的人,自己心中是沒有這個觀念的,他認為度一切眾生,教化一切眾生,都是做人應該做的事情而已,做完了就過去了,心中不留。想想看,這是多麼高的境界?只是不估名釣譽這一點,很多人就做不到。這就是《金剛經》的厲害之處,因此佛說: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拿無窮無盡的財富去佈施,還不如受持其中四句偈等,又能夠為他人解說獲得的福德多。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什麼是做人最寶貴的心態?
第九品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第九品講的是如何擺正心態的問題。人處在各種地位,心態會有很大的不同。結婚和沒結婚的人,想法是不一樣的。結婚的人想的是掙錢養家,沒結婚的人則想的是找個好女人陪自己過一輩子。做皇帝的人和做乞丐的人,想法也是不一樣的。皇帝想的是如何保住帝位,而乞丐則想的是燒雞。朱元璋從乞丐做到皇帝,人還是那個人,想法肯定就不一樣了。為什麼每個人當了領導後和最初的想法不一樣呢?不是不一樣了,而是環境發生了變化。當時的所思所想,現在看來已經無法符合現在的情況了。面對的誘惑多了,面對的困難用多了,有些時候心有餘而力不足,抑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可是儘管各人的心態不一樣,但有一種心態卻是大家每個人都必須保持的,這種心態也是第九品的一個重點。
開篇之前我先講一則佛教典故:南隱是日本的一位禪師,一天當地的一位名人特地來向他問禪。名人喋喋不休,南隱則默默不語,只是以茶相待。他將茶水注入杯裡,滿了也不停下來,繼續往裡倒,眼睜睜看著茶水不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