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清就絕不會再趟平叛這渾水。而哥舒翰也活蹦亂跳的,自然不會在如今這個節骨眼上拒絕前往河南府力挽狂瀾。
儘管哥舒翰心眼不大,軍略勇武卻都相當可觀,對上安祿山並非沒有勝算,可前提是哥舒翰麾下帶領的是他用熟的河隴兵馬,然後給他配齊各級軍官,而不是給他幾個彼此之間不能協調的將校,然後給他一堆烏合之眾,又或者在這種時候再派個宦官去掣肘!
只不過眼下不是考慮哥舒翰勝敗的時候,杜士儀很清楚,儘管安祿山這場叛亂對於天子來說很突然,但無論李隆基,還是文武官員,全都認為這不過是一場小小的叛亂,很快安祿山的麾下軍將就會分崩離析,安祿山本人也會和大唐從前那些叛亂主將一樣下場!而現在一切的劇本早已脫離了既定的軌跡,但他還需要謹慎再謹慎,因為他除了郭子儀、僕固懷恩、羅盈、侯希逸這樣極其可靠的昔日部將之外,還有一群楊國忠這樣名義上是一方的豬隊友,頭上還壓著疑心病重的天子!
更重要的是,李唐還遠遠沒有完全失去人心!
杜士儀想到的這一點,郭子儀也自然明白,他當即若有所思地問道:“雖然楊國忠讓信使帶回來聖命,不許我們擅自進兵,但我們不如準備這樣一支偏師。不如這樣,從朔方調一支偏師前往長安馳援。否則,哥舒翰就算昔日再戰功赫赫,有將無兵又怎麼行?”
聽了郭子儀的話,杜士儀立刻搖了搖頭:“不,朔方任何一支兵馬都是你我多年的心血,縱使哥舒翰亦是一時名將,可他如今手下兵馬眾多,彼此未必一條心,到時候彼此傾軋製衡,拿著他們去當死士蹚渾水,反而白白糟蹋了。唉,東都留守李憕昔日與我有些交情,而身在東都的御史中丞盧奕亦是剛強,萬一洛陽有失,他們恐怕都不能保全,只希望奇駿所領的一路兵馬到達雲州後,能夠讓河東兵馬再無後顧之憂,只要河東能夠透過太原府南下馳援河南,河洛則可保無虞。至於你我……子儀,我且問你,你可敢和我南下長安,殺了楊國忠這一禍國奸臣?”
郭子儀登時面色大變,下意識地反對道:“大帥不可!如若這樣兵諫,又和安祿山反叛有何不同?”
“此刻不去長安,子儀你莫非想等到叛軍兵臨長安城下時後悔?”
郭子儀登時噎住了,緊跟著便用猶豫的語氣說道:“潼關天險,哥舒翰亦不是無能之輩,總不會連潼關都守不住吧?”
“既然你這麼說,那就先在朔方耐心等待長安那邊的訊息吧,讓夏州那邊收拾一下,讓僕固懷恩的大軍先駐紮在夏州,屆時若長安有變,則從夏州抄小路直奔長安。”杜士儀也不想過分逼迫郭子儀,只是嘆了一口氣,“再者,派出最可靠的信使,以你我的名義,派人聯絡河北河東諸州縣官員,讓他們在安祿山麾下暫時隱忍,等待反正之機!”
對於這一條,郭子儀倒是並無異議。畢竟,這是為了保全那些忠良賢能,他當即毫不猶豫地點了點頭,心中卻異常沉重。
風雷乍起,戰雲密佈,本是煌煌盛世的大唐,怎會招來如此大劫?
第十九卷八方風雷天地動完
第1128章 紛紛亂亂大後方
恆州常山郡地處河北道南北兩條大驛道交匯之地,西鄰河東道,又有井陘關,乃是整個河北最為要衝之地。安祿山叛亂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到了此地,脅迫太守顏杲卿聽命於己之後,就便命心腹大將李欽湊率領三千兵馬從恆州往西,至井陘關駐守,主力大軍則從恆州南下,經郉州鉅鹿郡等各州郡,預備從靈昌郡渡河,取河南而進逼都畿道。
常山太守顏杲卿和幾個早早就名滿天下的從兄弟不同,他乃是門蔭出仕,多年都只在低品徘徊,開元末年遷范陽節度使府參軍,那時候安祿山雖還只是平盧節度使,卻對其頗為嘉賞,等到一從裴寬手中接過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