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郡王,地位崇高,不過對於同為旗人的趙布泰,顯然要比吳三桂這些人要親近得多。
說起來,趙布泰也是上了年紀的人,從遼東就開始廝殺,沒想到眼看著滿人的江山就要穩固,該是享福的時候了,他卻一下子去了黃泉,讓人唏噓萬分。
不過傷感歸傷感,如今孫永金的威脅才是最為真實的,雖然城中有著一萬多的滿清但是多尼可沒有半點要冒險的意思。滿洲jīng銳得來不易,死一個就少一個,所以他最大的作用依然是監視漢軍,驅策他們去當炮灰,在機會特別好的情況下才上前搶奪功勞,讓那些漢軍知道八旗兵的厲害,同時,鎮壓心懷不軌的綠營,維持滿清的統治。
多尼同趙布泰一樣,非常的清楚這一點,所以大理府遭受危機的時候,昆明的八旗巋然不動,當孫新帶著大軍朝著昆明壓過來的時候,多尼也只是向著吳三桂發出一道命令。
在孫永金的記憶裡,吳三桂可是個梟雄似的人物,不過,在多尼的眼裡,吳三桂只是一條很有權勢的狗。既然清廷給予了吳三桂平西王的地位,那麼他就得為滿清所驅策,衝鋒到最前線去。
不過,讓多尼煩惱的是,吳三桂的大軍還沒有來到,孫新的騎兵已經出現在了昆明的外圍,拔除清兵設立的一個個據點,要為將來的大軍打下基礎。
這才是多尼真正煩惱的地方,在敵人已經bī迫到這種地步的時候,他究竟是戰還是不戰。
當一份份緊急軍報傳過來的時候,他的神晴不定,誰也不知道他究竟在想什麼。不過,這些滿洲八旗有一點是很清楚的,就是不能讓孫新bī近城池,他們火器兇猛,若是讓他們把城池困死,這一萬多名滿洲兵就會完全的喪失機動把無謂的xìng命填到城池的防守戰中去。
因此,當多尼覺得應該召集眾將商量的時候,平郡王羅可鐸不失時機的說道,“將軍,我八旗jīng銳多為騎兵,若是讓那些賊人bī迫上來,那裡還施展得開,與其在城中於賊軍相耗,不如率軍出來,一鼓作氣破了他們的先鋒,把他們的囂張氣焰給壓下去。如此,就算賊軍眾多,我軍不得已要守衛城池,也從容了許多。”
旁邊的八旗將領紛紛點頭,覺得羅可鐸說得有理。入關以來,那些漢人只要聽到他們八旗兵的威名,就會嚇得屁滾有幾次是窩在城裡挨別人揍過。
不能不說,人總是非常的緬懷過去的榮光,儘管清廷的國策早就悄悄的改變為以漢制漢,不過這些八旗兵還仍舊以為他們滿萬不可敵呢,把李定國給予他們的教訓完全扔在一邊。
不過,多尼雖然依然mí信著八旗無敵的神話,但是更多的是要考慮如此做的風險他雖然沒有打過多少仗,能夠獲得如今的位置,完全是他的老子多鐸殺人殺得夠多,揚州十日就是在多鐸的指揮下乾的,可是他更加清晰的知道,滿人要坐穩這個江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需要的僅僅只是對那些綠營的威懾力,以及一些高官厚祿的籠絡,然後讓那些漢兵去自相殘殺就好了。
但是這種話不是在任何時候都能說的,雖然在座的都是滿人,可是難保他們不會大嘴巴給說出去,大大咧咧的人到處都是,不會因為這些人成為了將領就會有所改變,有些事情,需要只說不做,有些事情,則是需要只做不說。
所以,在眾人的眼裡,多尼只是在那裡沉思,猶豫不決,顯得很是沒有其父的風範。他們暗道,若是多鐸在此,只怕早就帶著軍隊,在明軍之中橫衝直撞了,於是心中不禁暗暗搖頭。
此刻,倒是最先提出建議的平郡王羅可鐸對他有著幾分理解,八旗終究人少,為了壓制住漢人,不得不拉攏鼓吹什麼滿méng一家,實際上,不過就是為了尋找一個堅強同盟,滿人吃ròu,他們也能喝湯。同時,那些漢兵依然聽從他們的命令也不僅僅是許諾的高官厚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