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料子,以幾萬賺百萬,才是適合自己的路子。
“太可惜了。”齊非終於欣賞完了這塊毛料,走過來說道:“開了七次窗,卻垮了七次,這塊大傢伙是徹底沒戲了。”
“開了七次窗?”王卓問道:“你數過了?”
“是啊,”齊非一攤手:“三次是石頭,兩次是磚頭料,還有兩次擦出的是品質很差的墨綠色,連墨翠都算不上。”
老緬也在一旁嘰哩哇拉的說著,大意是這塊料子本來是代賣的,開始時也有不少客戶帶了大價錢來賭,垮了之後又降價轉回給老闆,垮了四次後就沒人再玩了,老闆又和朋友分兩次擦過三次窗,最後見沒什麼戲了,便把它丟在了那裡。
“擺擺樣子,留個紀念?”王卓領悟了老緬的意思後,頓時無語。
齊非問道:“為什麼不切開看看呢?”
“他說早晚會有人買的,大不了留到緬甸的翡翠礦山挖盡的那一天。”
齊非和王卓聞言面面相覷,敢情這個老闆是打著這個算盤呢
如此說來,這塊大毛料的價錢肯定是很便宜了,但王卓還是沒有動心,因為他剛剛又想到一個問題,這麼大一塊傢伙,運回國去也是件煩呢
“走,先給佛爺上柱香去。”齊非指了指院子裡面南背北擺放的一個佛龕,賭石的人很多都迷信,會在解石之前燒香拜佛、沐浴洗手,緬甸人尤其信佛,每家店裡都有這種佛龕供主人和客人們拜祭。
王卓嗯了一聲,看向佛龕時,腦中突然閃過一道霹靂般的亮光
因為佛龕前的供案上,擺著各色水果,除了香蕉蘋果大鴨梨之外,還有一個小小的地雷西瓜……
大毛料中的影像頓時和小小的地雷西瓜重疊在了一起,綠的皮、黑的紋,不是正好刻個翡翠西瓜嗎
。。
正文 第一三一章 價值連城
第一三一章價值連城
據說,在清朝末年,有一番邦進貢了一對翡翠西瓜獻給全世界最喜愛翡翠的人——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當年將這對翡翠西瓜愛若心肝,平時派有專人看管,每到高興時便派人取來把玩,甚至死前都不捨得離開這對西瓜,將它們一起陪葬進了東陵,就放在棺材內她的腳邊。
後來在1928年的夏天,國民黨的孫殿英軍長刨了慈禧太后的墳,將這一對西瓜和其它陪葬品一同盜了出來,其中還包括那只有名的翡翠白菜,後來在臺北的故宮博物院館藏著。
這對翡翠西瓜被盜出來之後,便不知了去向,時間過去了近百年後,當年的人也死的差不多了,已近乎無從考證。
這對翡翠西瓜有多值錢呢?王卓剛接觸翡翠行當的時候,曾就此事專門請教過齊非,當時兩人還是普通朋友關係,可沒現在這種曖昧程度,而且近幾個月翡翠的價錢又迎來了一**漲,當時的價錢似乎也不太夠格了。
齊非是這麼給王卓算的,清朝末年,北洋海軍的年經費預算是200萬兩白銀,實際能收到的只有100萬兩左右,那時的一兩白銀差不多相當於現在三百塊錢的購買力,北洋水師的年實際經費約在三億元上下。
而翡翠西瓜被盜的時候,很多人認為,它當時價值500萬兩白銀,是滿清最重量級的國寶之一。
乾隆當年建頤和園的前身清漪園,花了448萬兩白銀,後被英法聯軍燒燬,慈祥在原址重建頤和園,據專家考證,使用了五至六百萬兩白銀。
這麼一聽似乎有些嚇人,偌大一個頤和園,跟兩翡翠西瓜的價值差不多?但雖然翡翠西瓜的500萬兩身價有待推敲,慈祥對它們的喜愛卻未必比頤和園遜色
500萬兩白銀,摺合現在的人民幣,齊非告訴王卓,是15億
而且這還不算,如果那對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