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受著一種煎熬。人生來並非是罪犯,尤可為也一樣。俗話說,朋友是財富,多個朋友多條路。可不論尤可為還是呂東,朋友給他們帶來過快樂,但他們最終卻沒有經營好自己的朋友。

2000年1月3日,我在南京到無錫的大巴上,忽然接到原遼寧隊功勳隊員孫賢祿的電話。他人在巴西,打的是越洋長途。當時,他帶雲南紅塔梯隊在巴西訓練。

他告訴我:“我快回去了,俱樂部剛通知我,回去帶紅塔二隊,回國後先回瀋陽,咱們聚聚……紅塔對足球投入太大了,環境很好,有很多熟人。小尤(尤可為)也要去了,他要給大戚(戚務生)當領隊嘛!”

許多事情很有戲劇性。比如,孫賢祿帶隊在巴西待了三年後,他的隊伍成為雲南紅塔二隊。可在後來的青年聯賽裡,孫賢祿因不滿裁判的判罰,一時衝動,造成極壞的影響,被中國足協嚴肅處罰。孫賢祿一氣之下離開了紅塔,把他一手經營的球隊交給了尤可為。

尤可為履歷也有輝煌的一筆,那就是他帶紅塔青年隊連續兩年贏得全國青年聯賽的冠軍。從嚴格意義上說,沒有從教經歷的尤可為最初做紅塔青年隊主教練時,心裡難免揣著兔子,整天七上八下地亂跳。好在他和孫賢祿是好兄弟,遇到難題,他就給孫賢祿打電話。

畢竟孫賢祿和這支球隊朝夕相處了多年,瞭解每個球員的性格和技術特點。所以,尤可為帶隊取得第一個全國青年聯賽冠軍後,他把第一個電話打給了孫賢祿:“馬頭(孫賢祿綽號),我要感謝你,拿這個冠軍,是你栽樹,我乘涼啊……”

我最後一次和尤可為接觸是2008年春。

當時,旅居巴西多年的孫賢祿回國後,在北京給我打電話。通話結束之前,他說尤可為要和我說話。

我和尤可為簡單寒暄了一下,也就十秒鐘,比較尷尬。我們都知道,2006年我供職的《遼瀋晚報》,排山倒海般掀起了打假掃黑風暴,而當時報道的重點,根據舉報人提供的線索,矛頭直指廈門藍獅,而尤可為幾乎是被指名道姓了。

賭球大鱷浮出水面

*大鱷浮出水面

王珀混進足球圈兒成為公眾人物之前,憑他的儀表、口才和那顆充滿慾望的心,他是不可能滿足於小商小販的生活的。

二十多歲的時候,王珀因為生活作風問題,或者說因為耍流氓,被關了一段時間。出來後,他就不想在瀋陽混了,便晃悠到大連,靠著招搖撞騙進了一個大公司。這段時間,他見了世面,也認識了不同行業的人,關鍵是他在大連感受到了足球的魅力。

後來,王珀逐漸發跡,做了老闆。之後,和當年的大連萬達隊許多球員都成了好朋友,還時不時給予贊助,搞些和足球相關的活動。2003年,他開始直接搞起了足球。

對王珀如何成為西安國力俱樂部老闆這一點,很多人不甚清楚。

許多大連人都知道,王珀最喜歡的萬達隊球員是大王濤。後來,王珀透過大王濤認識了當時陝西國力俱樂部老闆李志民。這為王珀八年後接手國力埋下了伏筆。

畢竟,王珀經過多年曆練,已經變成了聰明的演員……他知道選擇什麼方式粉墨登場最有轟動性。

2003年,兩個最張狂的新聞人物是張海和徐明。前者是中國足壇健力寶系的舵手,後者是實德系的掌門人。這兩位資本運作的高手,當時因為拉幫結夥破壞聯賽的公平,幾乎成了球迷和媒體集體抨擊的物件。

當時的王珀已和陝西國力老闆李志民達成默契,王珀坐上了國力俱樂部總經理的寶座。場子打好了,只等一聲鑼響,耍猴的遊戲就要推向高潮了。

怎樣才能更吸引眼球?

王珀首先把自己塑造成剛烈、豪氣、仗義、正義的形象,隨後他裝得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