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什麼辦法讓大家重新喜歡看武俠小說呢?”古松在經過短暫的震驚之後,恢復了平靜,開始詢問這種問題。

“我認為並不是武俠小說的衰落,只是說時代使然,沒有特別好看的武俠小說衰落,僅此而已。人類,從擁有智慧開始,就是喜歡聽故事,喜歡挺好故事的。有寫得好的武俠小說,大家依然會喜歡看!所以只要把故事寫好了,這些都不是問題!《俠客行》就是一個例子,而我現在的《射鵰英雄傳》也是如此。”

李闊這又是一番理論拋了出來。

這次為了這個專訪,為了搞個大新聞的目標,李闊仔細回憶過前世的很多東西。

首先就是一些武俠小說的傳統根源研究以及中國武俠小說的演變。

其次是孔慶東教授在《百家講壇》上有關於武俠小說的紀錄。

再次,則是好萊塢一本編劇聖經《故事》上的觀點。

當然李闊記得很不清楚,只是能把其中一些大致的觀點,結合這個時空裡的一些文學理論一起演繹出來。他畢竟也不可能事無鉅細地記得前世的所有東西,但是有一些大概觀點,再加上他之前透過學習得到的文學常識和文學理論,基本上是夠用了。(未完待續。)

第一九八章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李闊開場就是這樣一種充滿了自信,甚至帶點逼人的氣勢,讓他從最開始的那個清秀小青年,瞬間變成了現在一個很有氣場的青年作家。

他身上特屬於年輕人的桀驁與銳氣,也這麼毫無保留地展露了出來。

“但是,能夠講故事的人也有不少,但他們最後沒有選擇武俠,難道這和武俠這個類別正在逐漸消失沒有關係嗎?”古松問得十分銳利,這一句話也是直指要害。

“武俠這種感覺,可能還是需要熱愛,需要對那個刀光劍影的江湖有所向往!有了這份熱愛,再有講故事的能力,我認為就可以實現一部小說。如果缺少了那種熱愛,也許有講故事的能力,但未必真的能寫好。而現在的選擇太多,有玄幻修真,有劍仙魔法師,也許很多人都把想象灌注在了一些飛天遁地的人物身上,對於武俠,也就少了一些熱情,我認為這是一種原因。”

的確,玄幻仙俠小說,許多時候想象的確覺得過癮:那種一拳打爆星球的感覺,聽起來就比較爽。

古松感覺自己已經逐漸進入了李闊的談話節奏之中,他沉吟一下然後問道:“既然如此的話,那你的武俠小說為什麼能夠有生存空間呢?”

李闊笑了笑:“這就是問題!的確,武俠小說裡主角人物的破壞力沒有那麼大,也沒有隨便一招毀滅多少宇宙的恐怖,可是在武俠小說裡,這些人更接近於普通人,他們那個刀光劍影的世界,也更加接近於普通人的世界。大家在看武俠小說,其實是有我們的文化基礎在的,也有人體的生物素質基礎。”

“例如我在《俠客行》裡寫的那樣,所有的一切都是可以找到理由的!哪怕我虛構了內力,但內力根本沒有到破壞這個世界平衡的地步,我書裡的俠客們,他們可以高來高去,擁有絕世武功,但面對長槍大戟,盔甲列陣的正規軍隊也頂多只能逃走,根本打不贏…他們也沒有了一個人隨便滅掉一個國家的實力。這樣的話,一個武林世界就是均衡的,他們的存在也更加偏向於事實,所以,這就是魅力!一個真實可信,又有著一定實力的武林世界,會讓人開始嚮往人體的極限,而不是一味去想象一拳的破壞力可以波及多少個宇宙。”

“在我的武俠世界觀裡,許多的武功招數都存在著物質基礎,每一個人的性格不同,使用的兵刃也不一樣,有人用劍,有人用錘,有人乾脆徒手……而武功之間的來龍去脈,我也會去儘量寫完,這樣搭建起來的近似於真實世界,構建在邏輯之上,我認為他就擁有了武俠小說的獨特